第567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385 字 2022-10-18

别人却大多没她这么积极。

毛掌柜首先日常埋汰闺女,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说:“自古做茶叶就是手工活,那叶子得用手摘,摘下来得用手揉,然后用手拣、用手搅拌……这样做出来的茶叶,每一罐都有精神,喝在嘴里才有味道。洋人的机器虽然产量大,但那样炒出来的茶,千篇一律粗制滥造,谁愿意买?小囡,你要继承我的衣钵可以,但这些基本的道理,你得先弄清楚呀。”

毛顺娘头一次听到老爹提“继承衣钵”,惊喜交集,又是不敢相信,不敢再说什么违拗的话。

赵怀生则提出另一担忧:“机器造价高,再加上保养费用,怕是比雇人还贵,得不偿失。”

这倒是真话。大清国没有劳工保障,地主资本家对待劳动力的方法只有一个:只要没累死,就往死里用。一天十四五小时工作是很常见的,十七八小时也没人管。若是买断的长工婢仆,用工成本更是低得令人发指,恨不得进门就让他们累死,完全没必要换机器。

林玉婵想了想,友善提出不同意见:“如今上海人口锐减一半,人工费用比往日贵五成,煤炭柴薪之类的原料,库房里堆积如山,反倒一天比一天贱。再者,如果使用机器,可以一天十二时辰开工,产量上去,可以抵消机器的成本。如果毛掌柜有质量上的顾虑,咱们可以分两条生产线,一条作精制手工茶,一条走机器量产,不砸咱们的招牌。”

其实毛掌柜的顾虑也并非小题大做。如今的机械科技还不算太发达,以蒸汽做动力的很多机器,只能做到粗略模拟人力操作,精致不起来。

如果她直接说“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机器终将取代人力”,不言而喻,那是牛皮吹破天,没人会当真的。

林玉婵只好曲线救国,道:“徐公子设计的机械,必定比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机器要精准。效果上我是放心的。那位郜夫人大家也见过了,她愿出三千两银子投资博雅。这钱正好可以用来造机器……”

大伙还是犹豫,纷纷道:“林姑娘,你说服我们可以。这种改换门庭的大事,可得所有股东同意才行啊。”

林玉婵有点好笑。引进机器怎么就成“改换门庭”了。

但她也理解,自己身边这些同事,已经算是历史潮流中冲得很靠前的。他们都对此持谨慎态度,自己更不能一意莽撞,和时代作对。

“我会争取股东们的支持。”她想了想,说,“毛姑娘,你受累,把这图纸照着画两份,咱们留个底。”

--------------------------------

在一众华人主导的商铺里,博雅公司的股权算是很分散的。当初林玉婵重组博雅,为了整合那一地鸡毛,到处拉投资,一百两、二百两,只要给钱就是股东。

一年以来,博雅公司磕磕绊绊的盈利,虽然算不上一路暴富,但年末分红应该没问题。这时候她忽然独出心裁,要搞什么机械化生产,可想而知,遇到重重阻力。

林玉婵本想开个股东大会,自己亲自给大家答疑。可博雅的股东有男有女,有些互不相识,要他们齐聚一堂开大会,太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风气了,没人会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