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135 字 2022-10-18

她犹豫一秒钟,狡黠地改口,“就说我特意找来的。他要是不明白,让他来问我。”

出乎意料,苏老板十分高冷,一连数日没有音讯,连个口信都没捎来。

林玉婵不免泄气,觉得那广告单大概被鹏哥半路丢了。

她跟徐汇茶号续签了新合约——这次的茶叶加工数量更加巨大。毛掌柜不能单独做主,写信跟另外一个合伙人商议过,才寄来签好的合约。

有了林玉婵这个客户,徐汇茶号如今日子也舒坦。多请了一半的师傅,店面也重新装修了一下——虽然只是多了些书画瓷瓶点缀,但林玉婵看在眼里,有一种“为什么我在帮他们赚钱”的迷惑感觉。

当甲方嘛,生活就是这样。她告诫自己,要习惯。

“弄堂阿姨茶叶罐工厂”的产能彻底跟不上。在吴杨氏的建议下,改租了浦东乡下的一个大院。那村子流年不利,某次被太平军攻占又撤退,一半男丁都被官府稀里糊涂当叛匪杀了,如今留下许多孤儿寡母。其中一人是吴杨氏的亲戚。吴杨氏于是将茶叶罐加工生意外包,包给了这个寡妇村,请同一个画师上门培训,自己当中介,抽点薄水。

江浙一带经商风气浓厚,不少女子也理财有道。吴家两寡妇相依为命,本来就有丰富的掌家经验。这一年跟林玉婵接触多了,近墨者黑,更是添了胆子,开始出面张罗女子工厂了。

林玉婵放手让这阿姨折腾。反正只要茶叶罐质量合格、成本可控,她就不管是谁画的。

吴氏父子的牌位彻底鸟枪换炮,修得光鲜锃亮,一人头顶一个小亭子,逢年过节还有肉吃,想必在地府里也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最后,还有和义兴的运输合约。

自从苏老板搞到海关免税`票,一夜之间,几乎半个上海的华人帆船都备了外国旗,有的为求逼真,还会真雇个洋人水手放在船上,查税的时候装门面。

当然,这种免税`票的范围仅限于和内地太平军占领区的贸易船只。能免税的机会,在总体运费里也占比不多。但这已经小小地影响了沪上运输业的生态,将运费成本降了那么百分之六七。

林玉婵觉得,是时候重新谈谈价格。

毕竟这“免税`票”的信息,是她先从海关内部布告栏看到,然后助人为乐,主动告诉苏敏官的。如今世情险恶,这么傻白甜的“友商”已经不多了,他要是不降价他良心不痛吗?

于是她选了天冷风寒的日子,带足合约文件,气势汹汹,上门砍价。

扑了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