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跟在一批批缇骑身后出城的是潮州府衙门组织的抢收大军,他们将还未完全成熟的水稻尽数收割,决心不给入侵明军留下一颗粮食。

城外的民众们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半年的劳动成果就这样被拿走。

他们哭喊哀嚎着请求给他们留下一些,大部分清军士卒们毫不在乎百姓们的哀嚎,他们嬉笑着、推搡着强行夺走了老百姓的口粮。

当有人苦苦哀求清军士卒将他们一家也带回城中时,遭到了带队武官的断然拒绝。

绝望下的民众们只能三三两两互相搀扶着往附近的山区迁移,希望能在山中找到足够的食物以勉强度过快要到来的冬季。

这种抢收只持续了不到三日, 明军的动作比想象中还要快。

九月初七,明军先锋与清军的警戒部队在潮州城东门外的康济桥相遇。

康济桥即是现在的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位于潮州府城东门外,其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 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康济桥最初由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

其后历朝历代不断修设石墩石桥取代浮桥,历经三个朝代三百四十多年的不断增修,到了正德八年(1513年),才由名臣谭纶完成最终的连接,形成了所谓“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顺治十年,潮州再遭兵灾,康济桥再次被毁,战后几经修复,终于在今年正式修复完成,恢复了往日旧观。

康济桥作为勾连韩江两岸的主要桥梁,自然成为了明军的首要进攻目标。

而这座经历了五百年风雨的古桥也是清军布防的重点,桑峨在此处聚集了重兵进行防御,阻止明军渡河抵近城墙。

抵达此处的明军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 何祐看见重兵云集的康济桥, 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谨慎态度, 大军沿河岸驻扎营寨,静静按兵不动,休整了一夜。

九月初八,明军水师从外海突破炮台,沿韩江而上,准备进行水陆联合作战攻下康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