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闽江(上)

由于闽江在经过福州之后河道变浅、水流放缓,且在闽中山区的支流都设有堤坝和闸门,水流量人为可控。

因此明军水师中的主力战舰如大鸟船和盖伦船都未敢轻易驶入,只是派遣了经过改装的小型赶缯船驶入闽江。

相比于动辄五十米左右的大型海上巨舰,赶缯船在长度上还不及他们的一半,但即便如此,这些炮船在内河江面上仍然可称为庞然大物。

在闽江上缓缓行驶着一队明军战舰, 原本承担着护卫任务的赶缯船,两舷上共搭载着十四门的小口径海战火炮。

此番为了更好地进攻城墙,特意对这些赶缯船进行了改造,裁撤了一部分小口径原装火炮,换上了对城墙能产生更大威胁的重炮。

改装后的赶缯船重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吃水和重心的改变,这些船无法发挥出原本的速度优势, 但作为浅水江中的重炮船来说却是合格的。

因此当十二艘改装好的赶缯炮船在闽江上冲着延平府东面的城墙开始猛烈炮击后,清军除了主动出击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应对了。

赶缯船上每响起一次重炮声,王永誉和万正色的心就要颤一下,延平府城墙抗炮击的程度明显不比福州,大口径的重炮实心弹将城墙砸的龟裂遍布。

有了水师的帮忙,杨彦迪将主攻的方向放在了延平府西侧,一东一西,一江一陆,两面同时发动起攻击。

震天的喊杀声被震响的火炮声掩盖住,东侧江面上的十二艘炮船牵制住了数千清军得守在此处不断修补城墙,这笔帐对清军来说怎么看怎么不划算。

必须要先把在闽江上的明军炮船搞掉!王永誉和万正色很快达成了一致。

为此清军拼凑了一支由长龙、快舸、蟹子船等各式各样的小型内河战船及民船组成的突击舰队,共计有船五十余艘。

以广东的军标左营千余人为主力,这些连夜打开延平府东侧的水门,从上游往下驶至江心洲处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