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嘉兴

嘉兴的历史可谓悠久,它位于钱塘江与东海交会之处,紧挨沿海。

此处揽江、海、湖之形胜,素有吴根越角、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春秋时,吴越两国便在此风云角逐,及至三国时,吴帝孙权改称此地为嘉兴县, 以后历代皆沿用其名。

到唐代时,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俗话说“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可见其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此后嘉兴一直都是繁盛之地,及至明代被称为“江东一都会也”,繁华热闹,商贸不绝。

可惜在明清易鼎之际,清军攻破嘉兴城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屠杀,史称“嘉定三屠“。

几次屠杀使嘉兴城损失惨重,已不复当年繁华,这种状况直到康熙这次南巡仍未好转。

据记载主刀嘉定三屠的便是之前提过的那位攻进广州成为首任广东提督的李成栋。

说起李成栋这个人确实很有意思,他是击灭隆武帝的“首功”之将,还是生擒绍武帝的“不替”功臣,又是为清朝夺取江浙、福建、两广等广大地区的第一功臣。

不可思议的是,也恰恰是忽然之间,这个人良心发现,摇身一变,又成为永历帝的不贰忠臣,与金声恒、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国“反正”, 重新成为明朝的“忠臣义士”,而且蹈死不顾,死而后已。

最后他乱流趋敌, 赴水而亡,被永历帝亲口谥“忠武”二字, 赠太傅、宁夏王。

真所谓忠奸实难言, 全靠后人说。

此次东宁方面大军尽出,北军五镇、中军五镇出动士卒近三万,加上从松江、苏州等地裹挟的民壮,何祐号称总计有十万大军的明军主力齐聚嘉兴。

随着大军一起行动的前伪清松江知府鲁超看着前方不远的嘉定城缓缓开口道:“嘉兴自唐代以来皆是水城格局。”

他看何祐做出了倾听状,连忙继续卖弄道:“除小西门水关外,四面各有水陆城门一座,西门曰通越门,南门曰澄海门,东门曰春波门,北门曰望吴门,京杭运河至西南两面城门入城由东北两座城门出城,运河河水同时绕城,形同护城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