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捕鲸

郑克臧对与荷兰人议和之事并不抗拒,东宁大几十艘战船驻扎在三宝垄也给东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耗资靡费不说,对伪清沿海的骚扰力度不可避免地小了很多。

双方的追求一致,明荷和约的大部分内容很快获得了批准,只是其中几条涉及底线的条款被郑克臧否决。

郑克臧的命令传回垄川,王岗再次出马,按照郑克臧的要求与巴城当局进行了数轮协商, 最终达成了一致。

这份和约只是暂时的,明国和荷兰人都很清楚,一旦某一方做好了准备或者冲突大到无法调和的地步,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背弃此和约。

但暂时的休战足矣。

和约签署完毕后,爪哇地区的紧张局势很快缓和了下来。

留下一镇水师驻扎在三宝垄,林升带着其余战船返回了东宁。

荷兰人这边也将征集的武装商船遣返回南洋各处的商馆。

柯旭的使者将石塘屿的纳贡书呈给郑克臧后得到了朝臣们的高度关注。

郑克臧并未僭越行事,他将此事上报给了监国朱术桂,让其决断。

朱术桂闻听消息后欣喜若狂,原本被病痛折磨的身体都好了很多。

他强撑着病体接见了柯旭的使者并代表明廷册封了柯旭为石塘屿国主爵比国公,石塘屿由此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

……

晋代《古今注》有载曰:鲸鱼者,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千丈。

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水族惊异皆逃匿,莫敢当者。

其雌曰鲵,大者亦长千里,眼为明月珠。

海中鲸鱼自古以来便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道教的典籍中鲸鱼的地位崇高并被赋予了伟力,汉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其大加赞美称颂。

但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鲸鱼从神物变成了动物,最终沦落成了用品。

在诗人的笔下,唐宋时鲸鱼还是逍遥自在、神奇活现的生物,是“酒酣忽跨鲸鱼去”或者“笑厉东海骑鲸鱼”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