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锦衣卫

郑克臧看出洪磊的犹豫神情,知道他被唬住了。

心中一喜,他作为后世之人,自然知道厂卫制度的危害。

本来他想要设立的锦衣卫就并非像之前那般大权在握。

但朝政就像讲价,你得坐地起价,之后再降价就更容易达到目的。

他轻咳一声,“这原来的锦衣卫权势太大,可以监察百官,随意抓人,这次重设,可以将其职权限定在刺探情报和查处间谍一事上。”

这番话一说,洪磊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试探道:“单为此事设立锦衣卫衙门是否有些小题大作了?”

“重启的锦衣卫还担有宣传教育军队士卒的职责。”

这句话讲出了郑克臧设立锦衣卫的真正目的。

按他设想,重启的锦衣卫分两部分,一文一武,文者便如后世的军队政委一般负责士兵们的思想教育,武者便是对外刺探潜伏,对内抓捕间谍等职责。

几人包括陈绳武面面相觑,不知何为宣传教育。

你们是不懂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坚定是多么大的力量,郑克臧心中感叹。

不知道也好,这不就好忽悠了嘛。

他将其心中设想大致向众人解释了一遍。

“殿下此法甚好,教会士卒因何而战,为何而战,士气凝聚,军阵自强。”礼官郑斌第一个站队表明态度。

陈绳武也对此议赞不绝口。

“这人员从何而来?从各军中选拔?”户官杨英继续发问。

“负责刺探情报,抓捕间谍的人员当然从各军中选拔,这负责宣传教育的嘛,我意从禁海难民子弟中选拔。”

禁海难民是指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1655)清廷颁布的禁海、迁海令,要求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堪称古代版的超级拆迁工程,持续了十数年,一直到康熙十年、永历二十五年才完成全部迁界。

这期间百姓们故土难离,渔民赖海而生,不惜违背禁令,负责迁徙的绿营兵军纪败坏,纵兵杀掠之事常有,数十万人遭受血泪磨难。

由此掀起了大规模逃难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