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连弩和发石车

三国幼麟传 山药泥饭 1151 字 2022-10-06

马钧一指二十步外堆放着的一块老木根,示意试射。

因半年前诸葛亮曾指点过连弩的用法,姜维也不陌生,屏息瞄准了一会,倏忽扣动扳机。

但闻“嗖嗖”之声不绝于耳,他每扣动一次扳机,就能发出一矢,弩机上方的匣子旋即落下一矢至箭槽,再扣动扳机,又有一矢尖啸而去。

如是数息时间内,他连续扣动扳机七下,箭矢如狂风暴雨,密密麻麻尽数射中树根;走到近处查验,却是有三分之一的矢身射入其中。

姜维见状大奇。

半年前,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曾说此物机工随巧,但其力绵软,只能射出二十余步,是民家防窃之具,而非军国之器。

但从今日观之,连弩从二十步外射出,依旧能做到入木三分,显然已经具备相当的杀伤力了。

这时,马钧上前解释道:

“连……连弩原本可射十矢,但一弦之力若……若要连发十矢,难……难免后继无力。故钧先以牦牛筋混……混合上等蚕丝重……重新鞣制弩弦,使得弦力倍增,又……又将十矢减为七矢,则一……一矢之出,射程力道皆能翻倍,最……最远可至五十步。”

“五十步啊……”

姜维看了看手中连弩,心道,连弩力道虽然大增,但比之传统弓箭来,还是稍显不足,颇有些鸡肋的意味。

时步卒强弓最远可射百步,七十步内可保证有效杀伤,两军交锋前至少可以完成三轮密集射击。

而从连弩二十步外入木三分的表现来看,有效杀伤应当在三、四十步内;若两军已经靠近到三十步,几乎就要发起冲锋肉搏,连弩也就没什么用处了;而且连弩的箭矢短小,若面对身着铁甲包裹的士卒,几乎难有破甲的效果。

他又看了看树根上密密麻麻的短小箭矢,不觉还是摇了摇头。

正要放下,姜维忽想起马良那一日所说“南中无一月不叛,无一日不乱”之语。

朝廷对南中的政策是以抚为主,驻扎的军队不多,假以时日,南中豪族夷民叛乱似乎是必然之势;倘若小打小闹倒也罢了,若在北伐关键时刻突然集中暴乱,那岂非将陷北伐大业于危难之中?

他忽得又想到,主公命令自己编练新军,大抵还是为了协同北伐,自己身为天水人士,想来应当会领一军西出祁山,突袭陇右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