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凉州上士

三国幼麟传 山药泥饭 1593 字 2022-10-06

得了鼓励,姜维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述此策的第三个好处:

“关陇、凉州之地因长期战乱,户口大减,世家之实力亦消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情形与汉中大致相同。换言之,即亦具备实行此政的条件。只消朝廷在汉中成功试行此田制,此政便可在关陇、凉州逐一复制。”

“在下要说的这第三桩好处,便是此田政可使关陇、凉州百姓归心,届时,关西百万百姓不复为魏之所有,更是汉之百万百姓!一俟朝廷出兵北伐,兵锋所向,关陇、凉州不仅可传檄而定,更能在短时间内聚起数万大军!”

听到这里,诸葛亮已然明悟。

他倏地想起周王文与姜太公的一段对话。

当时周文王问计于姜太公:如何才能使天下百姓归附?

姜太公答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同天下人之利者,得天下;将天下之利独占于一人之私者,失天下。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主政多年,哪能不知道民心是何指也?

所谓民心者,其一,由官府保障其人身安全;其二,便是土地田亩之利。

诸侯混战之时,曹魏给了中原百姓人身保障,百姓已屯田反哺之,得以定鼎中原;而今天下已经三分,百姓的生活相比较于以往的朝不保夕而言,已经安定上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若要战胜曹魏,则必须从“同天下人之利”一道着手。

倘若有朝一日北伐成功,朝廷恢复关陇、凉州的统治后,那么姜维所言的田制,确实可以做到利与民享,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百姓感念善政,心向大汉。

如此一来,朝廷不仅可以减少弹压民情的驻军,还能通过多授其田,将魏国之郡兵、民壮尽数化为己用。

想到这儿,诸葛亮再藏不住内心激动,豁然起身,问道:“此田制何名?”

姜维抱拳正色道:“谓之均田制!”

诸葛亮闻罢,一言不发,重又坐回案前落笔疾书。

姜维见状,情知已经打动诸葛亮,不由露出一丝笑来。

均田制是由距离此时二百六十五年后的北魏孝文帝始倡,至唐朝前期一直实行土地的制度,按人口分配,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他身为穿越之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知后世对该制度的评价。

后世肯定均田制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朝廷之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