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春风拂过草野,一大丛又一大丛的紫色碗碗花在风中轻轻飘摇着,像是举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格外地秀美齐整。在这片紫色的花海中,时不时有肥肥的野兔露出它那一双长长的耳朵,三瓣儿嘴不住地动着,嚼着草根茎,机警之中带着点憨厚。

望天角迎来了它改头换面后的第二个春天,田野里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和劳动的声音,说不尽的朝气与热血。

托赵敬伦的福,角上有了一大批此时国内最先进的农业机械——翻犁机,拖拉机,收割机等,送来机器的是南平那边一个农业机械研究所的同志们,他们不但带来了这些机器,还格外热情地教大家使用与保养的方法,并一并运来了一套油发电装置。

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地加快了劳作的效率,节省了很多人力,晚上的时候也格外亮堂了,再也不用担心夜里读书学习的时候熬油费火地伤眼睛。

程冬至十分感激,付足了这些机器的价钱,还杀了一头猪办了个杀猪宴答谢,临走时更是热情地塞给他们一大堆角上的土特产,大家怎么都推辞不过,只好千恩万谢地接受了。

“大姐,这些机器可真厉害,一台顶几十个人哇!等收了这茬,咱们要不要多开些地?”

宋二马已经被丰收的喜悦给彻底击中了。本以为这一季抢种的薯产粮没有那么高,完全没想到十二亩地加起来竟然收粮高达差不多十万斤!!

其中大部分是多薯王的功劳。它没有辜负这个品种名字的美称,结出来的薯一串又一串,个个大而红艳,数目多得让人脸红心跳手发麻,晚上做梦都在笑,其中宋二马笑得最响。

“行,到时候看着办。”程冬至笑呵呵地看着周围大家幸福而恍惚的笑容,心中分外满足。

赵敬伦也受了极大的震撼。

只要不是太糟糕的天气,他几乎都会去地里研究,画像,做笔记等。

他早就,发现角上人种红薯的手法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相反还有些经验不足的青涩和生疏,就是肥给的足而已,怎么都没想到产量居然这么高,他还是头一次见!

难道真的是因为红薯的品种原因吗?还是说土壤改善的原因?

可是……

程冬至知道他心里的疑惑,找了个只有两人的机会,对他道:“这个产量高的薯苗是杂交品种,你要是觉得可行,就带到南平那边去作报告。只别说是从我们这儿发现的,就说是无意中发现的,然后带到我们角上的,其他随你怎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