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民国弃妇逆袭 樱桃糕 1112 字 2022-10-05

像《津门时报》这种半大不小的报馆单靠卖报纸是没有赚头儿的,有广告才能过个肥年。方晴画到手软,小安也跑来跑去为广告商户拍店面、拍货品。

忙到腊月二十七,报馆出了拜年刊,吃了团年酒,听了周先生的“劳军辞”,拿了过年红包,报馆宣布放假,一直放到初五再重新开业。

在这点上,方晴觉得周先生特别有人情味儿,如今倡导新历,好些报馆旧历年都不放假的。

到数红包时,方晴更高兴了,竟然有三十块,“这下够置办年货的了。”

小安窝在沙发笑得懒懒的,“咱们俩有什么可置办的,难道要买个灶神贴贴?”

方晴才不管小安的讽刺,兴兴头头地计划着,兴兴头头地准备出门。小安举双手,“算是怕了你。”

结果出了门,小安的兴趣就来了,“年货有什么买头儿,咱们去买衣服。小时候怎么唱的?穿新衣,戴新帽,吃年糕,放鞭炮。”说完哈哈大笑。

小安嘴毒地点评方晴的衣服,“你这厚棉袍再凹凸有致的女人也穿不出风情来。”又撺掇方晴试试西式裙装,“你平肩长腿,”瞄了一眼方晴的胸部,“不够丰满,单论身材的话很适合西式淑媛衣裙。”

方晴大窘,然到底相信小安的眼光,买下了自己平生第一套西式衣裙——白色小圆领的衬衫,外面套着暗红毛线衫,下面一件藏蓝色呢子裙。

“活脱是勃朗特姐妹里走出的英格兰淑女。”小安笑道。

方晴笑,“可惜你是个假绅士。”

小安买了一件男式双排扣开司米大衣,穿上分外潇洒。

俩人又东逛西逛,配齐了靴子手袋。方晴为搭配那套英格兰衣裙,又大出血地买了一件洋呢大衣。林林总总,比那套衣裙还贵两倍不止。方晴不由得想起当年跟表妹讲的醋和螃蟹的笑话。算一算,差不多这大半年的节蓄都在这年前一两个月买年礼、年货花掉了,不由得有些肉疼,于是宽慰加告诫自己:就这一回!

正盘算钱呢,转眼不见了小安踪影。找一找,原来在卖鞋的柜台前,小安正与两位女士说话。一个四五十岁,一个二十来岁,面貌有些像,想是母女,都打扮得很是齐整。

方晴没往前凑,转身去看围巾。

过不多时,小安寻来。

小安神情落寞,但并不多言,只笑问方晴有什么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