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直趋湖广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291 字 5个月前

当然,这些阵亡的清军都是贺珍的杂兵和孔有德、尚可喜两人的绿营兵以及少量吴三桂的关宁军。

至于满洲的八旗兵,目前还没有损失。对于那些汉军的死,无论是阿济格还是多铎都不在乎。

反正这些汉军杂兵和绿营的存在就是给他们满蒙八旗当炮灰的。

只是连日来的攻而不克,还是对整支清军的士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崇祯年间李自成数次攻打南阳城,多次克之,为何我大清军却久攻不克!”多铎又气又恼地说道。

尚可喜和耿仲明二人一言不发,当初李自成攻打南阳城时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明军,现在他们大清攻打南阳城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明军,这二者之间有可比性吗?

换做是崇祯年间的明军是守军,他们二人早将南阳城拿下了。

“英亲王,豫亲王,南阳城久攻不下,攻打南阳城非长久之计,不若咱们直接绕开南阳城,直奔湖广,属下已经让小股部队入湖广摸清了明军的虚实。”吴三桂站出来说道,“神策军精锐尽汇聚于南阳和汝宁二府,湖广境内兵力空虚,我军若直接奔袭湖广,定能有所收获。”

吴三桂主张放弃攻打南阳城,直接进兵明朝兵力空虚的湖广。

这次他们南下的目标是来劫掠的,又不是来攻城掠地的。

南阳和汝宁就算打下来又能怎么样?

这两个地方无险可守,就算打下来了,日后明军卷土重来,以明军炮兵之强,民心之所向,想要收复两个府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吴三桂也清楚阿济格和多铎打南阳城是为了给大清挣回几分面子,以此羞辱南明闽王。

只是面子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来的重要。

“我军骑兵多,明军在河南的骑兵都调到山东去了,英亲王和豫亲王大可不必担心明军骑兵来追。再者明军兵少,断然不会放弃城墙出城浪战。”吴三桂进一步说道。

阿济格和多铎没有马上给吴三桂答复,二人只是相视一眼,随后便回到了营帐之中。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阿济格和多铎也觉得吴三桂说的也有道理,他们也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当初对攻下南阳城还哦抱着比较大的期望罢了。权衡之后,二人遂而做出了放弃攻打南阳城的决定。

这时候洗劫湖广尚能有些收获,一旦明军援军抵达,他们这次的出兵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这个结果是满清高层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南阳城这边,为了挡住清军连日的攻城,也付出了三千七百余军民伤亡的代价,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新军将士。

也就是说,冯双礼损失了整整一个营。这对于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冯双礼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好在有南阳城的民众支持,冯双礼也算是挺了过来。

清军现在也学乖了,知道趴下和拉开间隔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明军手雷所带来的伤亡,因此手雷这个曾经让清军闻风丧胆的大杀器,现在的杀敌效率还不如城头上的那些大小臼炮。

刚刚击退尚可喜、耿仲明绿营进攻的冯双礼倚靠在城墙根,拿起腰间的鹿皮水壶狂饮了一大口水润喉。

自从在竹堑加入新军以来,冯双礼一路高升,军服都不知换了多少套,千里镜也换了好几个,只有这当初闽王亲自送给他的鹿皮水壶一直留在身边。

“清军退啦!”

突然间,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城墙上的守军纷纷朝清军营地的方向望去,果然远远地望见清军正拔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南阳。

见清军退去,城墙上的军民无不是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清军是向南方而去,而不是拔寨北还。

看清楚清军的去向之后,冯双礼的脸色愈发凝重。

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反而是个晴天霹雳。

相比清军撤走,冯双礼更希望清军能够在南阳城和他死磕到底。

至少这样,他冯双礼还能拖住清军。清军主动撤走,冯双礼反而束手无策。

出城和清军野战?

这个念头在冯双礼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很快被冯双礼自己给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