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劝劝多尔衮吧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257 字 5个月前

“此战若是出师不利,山东绿营必然损失惨重,山东绿营若是损失惨重,则恭顺王之地位不保矣。届时朝廷若是更加倚重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等人该当如何?山东亦是京师城的屏藩,山东若是有失,则我大清京畿之地危矣。”

见孔有德依旧沉默不语,洪承畴继续添油加醋道,他已经很久没有和别人说过这么多的话了。

这些道理孔有德怎么会不知道,大清的高层虽然重用他孔有德,但他孔有德并非是无可替代的。

正如洪承畴所言,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乃至新近投降大清的贺珍都能够替代他孔有德。

“什么恭顺王,我孔有德不过是摄政王麾下的一条恭顺的狗罢了。”孔有德自嘲道。

孔有德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虽然大清封了他和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为三顺王。

虽然这是二字王,但恭顺二字明显带有侮辱的意味,这一直是孔有德心中的一块疤。

“恭顺王和庄亲王的关系向来不错,恭顺王何不向庄亲王提及此事,庄亲王是满人,当初在盛京又有护驾之功,恭顺王何不向庄亲王陈说此事,晓之以利害。”

洪承畴今天在孔有德面前一改此前成熟稳重的形象,说的话有点太多了。

孔有德没想到南征之事,洪承畴这个山东巡抚竟然比他还要着急,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

庄亲王?庄亲王济尔哈朗虽然年长于睿亲王多尔衮,在族内德高望重,战功赫赫。但以睿亲王的性格和秉性,睿亲王能听庄亲王之劝?

当然,此时的孔有德心里想的则是另一种情况。

洪承畴能看明白的事,济尔哈朗这个老狐狸又岂看不透。

洪承畴和济尔哈朗的来往比较少,对济尔哈朗不甚了解,但他孔有德却对济尔哈朗比较了解。

济尔哈朗是顾全大局的人,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会出面阻挠多尔衮的。

至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他孔有德也不敢肯定。

济尔哈朗要是劝住了多尔衮及时止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他的山东绿营也能得以保全,继续养锐。

要是济尔哈朗未能劝住多尔衮,他作为大清的恶犬,自然要替主子咬人,即使最终的结果是将自己的狗牙咬崩。

话分两头,以济尔哈朗之老奸巨猾,济尔哈朗早就明白了豪格的南下行动并非入多尔衮所言,获得了大捷。

恰恰相反,先行南下两甲喇满洲镶黄旗八旗兵很可能是吃了大败仗,就连豪格本人肯定也是凶多吉少。

“多尔衮啊多尔衮,你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你多尔衮在大清现在一手遮天不假,但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遮掩的住的。”

济尔哈朗也对多尔衮的此举深表不满,但本着谨慎的原则,济尔哈朗还是先确定这次鲁桥镇大捷到底是真是假。

虽然多尔衮将逃回来的几骑骑兵严加看管了起来,就算是八旗兵中的高官都未能得知其下落,就算得知了下落也不得接近。

但对于济尔哈朗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事儿。济尔哈朗还是找到了那几名逃回来的镶黄旗八旗兵,济尔哈朗只是走进看了那几名衣甲狼狈不堪,眼神中充满恐惧之色的镶黄旗八旗兵几眼,一句话也没说他就知道了答案。

多尔衮果然胆大包天!

济尔哈朗气势汹汹地来找多尔衮,多尔衮竟然敢拿大清的国运来做赌注!其心可诛!

济尔哈朗掀起军帐,暴躁的挥挥手,将营帐中的诸人喝出帐外,压制住心中怒火的同时也不忘压低了声音“多尔衮,上三旗之精锐,山东绿营,皆是屏护京师城的重要力量,大清手里最重要,也是最后的筹码,岂能儿戏?”

在没听到济尔哈朗的质问之前,多尔衮看见气势汹汹的济尔哈朗进帐,心里就明白了济尔哈朗此番的来意。

“庄亲王,我做的这一切皆是为了大清,为了圣上,为了祖宗,有何儿戏之有?”

面对济尔哈朗的质问,多尔衮淡淡道。

“明知明军有重兵在山东,以我军之军力,难以取胜,为何不还师北上?”济尔哈朗一脸的愠怒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