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几乎是同时,沈夜伏着身体蹲下来,整个人扒在梯架上,没忘记白旸的叮嘱双手抓紧。

“怎么了?慢慢下来,我抓住你了。”白旸对他任何异常的联想,都会落在最恐怖的神经元紊乱症发病上面。

沈夜脸色苍白,皮肤有微微的麻痹感,呼吸更加急促起来。“快,上去……用你的手,测,测一下上面的,氧气浓度。”

白旸转动梯子,直接兜着腰将沈夜抱下来。“你怎么样?”

沈夜靠在旧摇椅上,伸手推他:“快点,测一下。我没事,应该是低氧反应。”

“确定?”白旸观察他这一小会儿,感觉出状况肉眼可见地好转,仿佛一时给人捂住口鼻又放开,充足的氧气很快令他恢复如常。

看来是有什么从前遗漏的异常!

白旸灵活地踩着桌子柜子爬上去,又斜撑着梯子站到椅背上,虽然仍不能到达刚刚沈夜所在的高度,但他举高左手,指尖的传感器刚好处在那一高度附近。

经过几秒钟的数据采集,分析结论显示在白旸的手背上,该高度的氧气浓度为1302,低于近地面正常浓度21,且低于安全生存限值17约4个百分点。

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两人回到房间,分别在网络和书籍里翻查资料。

暮星原本没有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仿重力系统和空气成分改造都是大移民之前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

由于暮星的人造大气层中并不含有足够移民人类呼吸的氧气,因此近地表的氧气含量是通过城市造氧机来调节的,同时借助仿重力系统将达标浓度的氧气保留在近地表。

这也是暮星上为什么没有高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

但根据暮星生态系统的设计来看,近地十米以内为安全空间,人类无需配备呼吸辅助装置,即便稍微超出这个高度五米左右氧气浓度也是缓慢降低的,不至于对临时停留造成身体损害。

“所以十二米就降到13是非正常的对吧?”沈夜翻着一本纸质的暮星环境健康手册,“这里的标准,十五米以内应该不低于17的安全限值。如果降低到13左右,正常人短时内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晕厥。”

白旸蹙眉快速浏览着相关网页:“c区的地势平均偏高,会有影响吗?好像也不会,造氧机都是散点分布的,按说影响不大。这里还有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