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页

周项文:“当时陛下不是把名字糊了,又重新抄录了一份吗?”

王简:“我二人都见过范谨的笔迹,就怕先入为主,结果这么一弄,两人都猜不出到底哪一份是他的答卷。后来范谨提了一嘴,往后会试不仅糊名,还重新抄录一遍,这样考官就不容易琢磨答卷了。”

三人就这一防止作弊的法子议论起来,都觉得可行性高。

这回很多人作弊之所以糊名还能被辨认出来,是因为在答卷上做了记号。

比如某个常用字的习惯,或一些小细节的用法,只要提前跟考官串通好,就算糊名也是能识别的。

但抄录一遍就不一样了,甲官糊名,数官不定时抄录,谁都不知道抄录的是谁的答卷,层层防范,最后提交到考官手里,确实比光糊名的法子要严格不少。

为了防止作弊浑水摸鱼,上头和下头都是绞尽脑汁折腾对方。

起初有人夹带小抄,于是让士子们进考场前沐浴脱光检查,并且还要换上专用服饰防范,结果有人贿赂考官,那就糊名吧,遗憾的是糊名还是有空子钻……

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叫人防不胜防。

几人一番讨论,都觉得糊名加抄录管用。

周项文打趣道:“今年的会试应该算是最公正的一回了。”

曹复香捋胡子,“确实算得上近年来比较公正的一回。”

王简庆幸道:“其中的猫腻我们原本是没察觉的,也幸亏那帮人刚好把范谨顶替了,晚辈和陛下还打赌他应能中榜,哪知竟落第了,陛下不服气,让晚辈去找他的答卷看看到底有多差。”

梁王好奇问:“发现被顶替了?”

王简:“晚辈让他亲自写了一份答卷,结果同中榜的进士里找到了一模一样的答卷,这就有意思了,之后才有黄景温一事,不过是借题发挥,让陛下出了一番风头,叫我父亲头大如斗。”

周项文道:“黄景温贿赂的考官金盛是端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