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页

稍后木工蒋师傅找上来同窦氏商议某处细节,秦致坤夫妇由段珍娘她们带着去看作坊布局,里头的仓库,弹制房,庖厨,住宿等样样俱全。

好几亩地的面积,使用场地是非常宽松的,晾晒棉花的地方也不少,秦致坤道:“这场地挺不错。”

秦宛如:“把弹制房那些做好了,后面还会围上围墙。”

段珍娘:“后续还要备不少竹编的簸箕,箩筐之物,林林总总要筹备好多东西呢。”

方氏道:“现在就可以让当地人编制了,你们用量大,要价多半也能便宜不少。”

秦宛如:“麻袋也要备。”

她们七嘴八舌,许多零碎物件还真容易遗漏。

方氏叫她们写下来,一样样筹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毕竟上千亩地的白叠子,一到成熟期,就算分批采摘,量都是非常巨大的。

晚上庖厨做了不少丰盛菜肴,人们聚在一起边聊家常边用饭。

起初秦致坤夫妇还有些担心秦宛如姐妹俩与窦氏相处有摩擦,这会儿看来三人分工明确,各干各的,挺有默契。

秦宛如负责种地,窦氏负责盯作坊进程,段珍娘索性筹备平时生产之物。

去年她们制作过,知道需要哪些用具,弹弓和轧棉机已经定制了,箩筐簸箕麻袋什么的林林总总物件要一样样筹备,也确实可以着手备上。

至于西市商铺那边,窦氏已经跟牙人打过招呼,让留意着,若有合适的就去瞧。

东市主要是针对权贵圈,西市才是适合她们的,鱼龙混杂,同时也是商贸往来的中心,对外到全国各地,在那里把棉匠传播出去的速度要快得多。

人们在饭桌上就棉匠今年的规划讨论一番,每个人心里头都有谱儿,一步步筹谋,而非假大空。

秦致坤听她们这帮女人唠,隐隐觉得,说不定他家闺女还真会发财。

饭后段珍娘去了一趟秦宛如的厢房,两人取来纸笔,把制作白叠子需要用到的器具一件件写到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