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村民在这儿挣了不少工钱, 还惦记着明年能捞到这样的机会。

秦宛如把闵县那边的情形说了,他们若是有兴致,明年也可以过去当师傅, 不过这事得等段珍娘她们回来才决定。

把这边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后,秦宛如才带着轧棉机回城。

为了让家里头的人见识一下它的威力,她还特地留了一大袋籽棉回去现场操作。

这不,众人全都被它折服,虽然外形看起来简陋,但功能却强大。

一家人都去喂籽棉,看着棉花与种子分离,越看越觉得神奇。

秦老夫人赞道:“这东西真是厉害。”

秦致坤捋胡子道:“黄道婆确实了不得。”

秦宛如:“以后我们制作的所有工具上都会刻她的名字,让世人知道这位了不起的杰出女性。”

与此同时,段家院子里聚了不少人。

张家胡同的邻里全都是来看最后一批棉花,陈婆子领着家奴一边记账,一边收铜板,称棉花给众人。

方氏也在院子里看着,会跟她们讨论怎么使用。

比如塞进去做棉鞋,缝制棉裤,或做护膝等等,但凡生活里需要用到的,仿佛都能用上,就跟多功能差不多。

有人买了一两斤尝试,有的买了五六斤,自己拿麻袋来装。

晚些时候秦宛如过来探情形,巷子里还聚了不少人,连隔壁坊的也过来讨。

这群人多数都是像书肆老贾、粮油铺向娘子、卖小食铺,或手艺人群体。

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最底层要宽裕些,但也比不上商贾们富裕,对一百多文一斤的棉花接受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