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那工具倒也不贵, 二十把花不了多少钱,贵的是牛筋弦,牛筋弦得在西市才能找到。

段珍娘问:“一床被褥子做下来, 得花多少时间?”

秦宛如想了想, “刚开始估计要一天?牵纱网比较耗时, 且需足够的耐性, 待做得熟练些了一天应该能做两床?”顿了顿, “我也不清楚, 只有试了才知道, 不过这门手艺入门简单, 就是看能不能坚持下来,毕竟用那木槌敲击牛筋弦,得好几千下。”

她学着做敲击的动作,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也很考验耐力。

似想起了什么, 秦宛如又兴致勃勃道:“我自己画了一个图,给咱们的作坊取名‘棉匠’, 字是我自己写的, 回去了我拿给你, 顺道也叫程木匠用木头把它做出来, 以后我们的所有东西都会刻上它做标识。”

段珍娘:“相当于招牌。”

秦宛如点头,“对, 就是招牌,我还打算在做的被褥子上用红线把它勾出来,人们一旦看到它, 就知道是出自咱们家的。”

段珍娘:“那得提前找小作坊染色。”

秦宛如说道:“红色棉线用不了许多,只用于做标识,咱们秋收后就可以先绞出一批棉线来, 不过纺车也得置办。”

段珍娘摆手道:“你傻呢,纺车只要家里头有女人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备得有。假如把收来的白叠子暂放到庄子里,那就找附近的农妇,叫她们把自家的纺车带到庄子来,给白叠子让她们纺成线,按斤算工钱。”

秦宛如赞道:“这法子好!”

段珍娘:“还得要求手艺好的才行,纺出来的线要均匀细小。”又道,“咱们的白叠子毕竟金贵,不能让她们带回家,只能在庄子里,让人盯着,这样才不会被私拿。”

秦宛如点头,“计量的方式好,做得多工钱就多。”

两人就明年秋收后的计划细细讨论了一番。

进城走了一段路后,秦宛如同秦大娘道别,两家的马车分头而行,各回各家。

进入宝华坊路过张家胡同时段珍娘下车离去,秦宛如则回秦家。

她刚一到家,秦二娘听到她的声音,从后宅里跑出来呼道:“三妹你可算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