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

出国就是享福,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安然其实是能理解这种出国热的,毕竟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国外的先进和发达,这种冲击之下,人往高处走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可惜的是,就像论坛上一直流传着的一个笑话,现在卖了四合院凑钱出国,五十年后看见祖国的繁荣昌盛,想要落叶归根的时候会发现,这么多年在国外挣的钱已经买不回当年卖掉的四合院了。

这种落差才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不过安然不关心那些事情,毕竟国家发展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没出力,等国家强盛了想仗着“华侨”“洋人”身份要特权的,买不回来也是活该,谈不上同情不同情。

“伯母您方便带我们去看看吗?”

“方便方便,走,咱们这会儿去他们正好睡午觉起来,我一定帮你好好杀杀价。”老太太凑安然耳边说,“别让他们把咱们华国人的钱带去资本主义国家花。”

安然大笑,老太太还挺可爱。

宋致远对买房子是没兴趣的,反正他只需要上交工资奖金就行了,说是有点事情就走了。于是,安然带着俩孩子,跟着韩老太太来到城东的枣花胡同。现在在城东,五十年后这依然是二环内,好地方啊,安然还没看见房子就先满意地段了。

枣花胡同很窄,车子开不进去只能停在胡同口,老太太一马当先冲到胡同口第三家,“啪啪啪”拍门。

“老夏,开门老夏。”

“来了来了,嘿启明妈你咋来了?”

“你房子不是要卖嘛,我给你带买主来了,小安快进来看看。”

老夏两口子很高兴,因为看安然母子三人的穿着就知道这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一家子,至少也是个干部,把房子卖给这样的人家他们倒是放心,毕竟不容易赖账和反悔啊。

老夏家的四合院跟前几天看的第二家差不多,是一座二进的大院子,前后院加起来有十六间房,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还有二三十盆花,都是开得正盛的时候,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柿子树上挂着半黄的果,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吃上火红的绵软软的甜柿子了。

“电话催得急,我们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出去,这么多东西也来不及打包,租户昨儿刚搬完,租期没到的我都退钱给他们了。”老夏两口子嘴上埋怨,其实心里觉着可扬眉吐气了。

儿子当年跟韩启明是一起长大的,可韩启明又是上高中又是上大学,后来还当了大学教授,那又怎么样呢?还不是每个月守着死工资紧巴巴过日子。反倒是他们才初中毕业的儿子,去了m国后混得风生水起,都拿到绿卡了,他们跟着享清福呢!

小野和哥哥把除了主人正在住的所有房间看了个遍,拉着妈妈小声说:“妈这个房子很好哦。”

“哪里好,你咋知道?”

小姑娘很认真的说:“我也不知道,就感觉吧,感觉挺好的。”

安然乐了,这丫头,怕不是就想要这套吧?还找啥借口呢?既然闺女争气,考了第一名,那肯定要奖励的,她看中哪套就哪套:“行,这一套就送给安文野。”

“那我哥呢?”巴巴拽着往后躲的哥哥。

“放心吧,你有的你哥也有。”安然本来就是打算买两套的,韩老太太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大老远的来一趟那就一口气一步到位吧。

只不过,儿子到底买哪套,得看手里还剩多少钱。

打定主意,安然就问这一套房子卖多少钱,老两口有产权吗,这房子产权是不是全在他们手里,主要是怕以后涨价了儿女回来扯皮。

“有,产证上就我老伴儿一个人的名字,你们放心,只要去房管所办过户就行。”主要是价格,他们要三万三呢,这可真是天价。

“老夏你们少点呗,我这侄女是石兰省的,以后她儿子要来京市上大学,这是买给儿子结婚安家的,你们不是都出国过好日子了吗,你们家儿子肯定不会少你钱,他挣的可是刀乐,比咱们的钱值钱。”还稀罕国内这几个子儿?

韩老太太语气里是中老年特有的比儿子比输了的酸溜溜。这事挺矛盾的,儿子留在国内给她养老,她心里受用。但跟夏家的一比,小时候不如韩启明的现在去了最发达的国家,她又有点不得劲儿。

“不是我不让啊老姐妹,主要是咱们里头家具全部打给她了,光这套家具,你们去问问,少说也是两千五,还有我这些花花草草,我这要她五百块不过分吧?”

韩老太太拉住她,“得了得了,他们又不要你的家具和花草,你把这三千刨除去。”

老夏眼睛一亮,“果真?”

毕竟,她这套红木家具确实挺好挺舍不得的,自家侄子已经念了好几遍,说反正老两口也带不走,打给他三千块,可是能多赚五百块呢。花花草草老邻居也眼馋呢,卖的卖点,送的送点,也让大家都知道知道儿子现在出息了,让他们出去享清福了。

“真,你把家具搬走,花花草草也弄走,能搬走的都搬走,就两万九怎么样?”

瞧瞧,韩老太太这杀价的力度,刚才还说刨除三千呢,现在又刨掉一千,过分,实在是过分。

老两口嫌太少,不乐意,正在那儿商量呢,安然就把房子又看了一遍,这才发现后院墙上爬着一墙的葫芦藤,还挂着十几个葫芦,有大有小,大的已经变成黄白色,小的还翠绿着。这样好的位置,以后就是不卖也能留着自己住啊,想想吧,到时候在二环内有套大四合院可以养猫养狗养花的,这得是多幸福的事啊?

想着,安然就准备进去加点,加到两万九千三,要是还不同意的话就加到九千五,最多最多加到九千七,这是她能接受的最高限,再高就搞不定了。

结果刚走到前院,韩老太太就乐呵呵地说:“成了小安,你们啥时候有空把钱带来一交,过户一过就行。”这年代在京城买套房子比后世容易多了,只要你有钱就行,不讲究什么户口什么社保的。

“两万九?”安然确认。

“对,就是两万九,他们要现金,你看你……”

“行,我下午过来交钱,咱们直接去房管所办理。”安然在书城出发前就想好了要看房子,所有存款她都背着呢,心想要能买就买下来,买不了那原样背回去就行,三万块也就是满满一包而已,她外头用衣服裹着,谁也不知道里头是钱,哪怕家里其他三口人也不知道。

离开枣花胡同,安然想起前几天看的翠花胡同那一套小房子,依然有点心动,如果那老两口真要回江西的话,她就给买下来吧,至少她买的话不会杀价,要是遇到别人就不好说了,而她所有身家,也就是刚刚三万块,还差九千块。

回去路上,安然就问俩孩子,“以后咱们家就要苦哈哈过日子了,你们能接受吗?”

“能,我跟着爸爸妈妈吃糠咽菜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小野冒出一连串的成语。

安然点她鼻子,“看把你能的。”

包文篮也说:“妈你只给妹妹买就行,我以后要能来京市的话我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不行二十年总能攒够钱的,我自己买。”

“小野帮你哥算算,他大学毕业二十年是哪一年。”

小野直接就不用动脑,“当然是2010年咯。”

安然瞪大了眼看着儿子,“2010年你想在京市二环内买套四合院,除非你妈我有矿。”

包文篮摸着下巴,“意思是到时候会很贵?”

“不是很贵,是掏空六个钱包也只能买到巴掌大一间鸽子笼,这四合院吧,就是把六个钱包的主人敲碎卖掉也买不到。”

包文篮吓得张口结舌,“这……这还叫房子吗?这不是抢人嘛!”

“可不就是抢人嘛。”安然做阿飘的时候见多了房子引发的“血案”,相恋多年的情侣分道扬镳,就因为没房子;恩爱多年的夫妻离婚就为多一套名额;一家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普通人,辛苦一辈子也不如人家早两年上车的偷奸耍胡的人。甚至那些上过大学研究生博士的优等生,还不如曾经小学班级里不学无术的差生,就因为人家能早几年上车……

说实在的,五十年后的房价,已经高到让年轻人绝望了。

所以,安然特别能理解年轻人的躺平心态,反正哪怕自己使出吃奶的力气也赶不上别人拥有一套房,那还有什么好努力的呢?躺平吧,谁爱卷谁卷去,反正我是不卷了。

这种大趋势安然阻止不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让自己的孩子过得轻松些,儿子不要因为没房而孤老终生,闺女不要因为一套房不得不选择将就。

“包文篮别废话,这事我说了算,买,必须买。”现在不买也许再过几年更难买了。

正好韩启明听说他们要买两套的事,赶来问他们钱准备得够吗,“小安你还差多少,只管说,我给你想办法。”

“九千块,是这样的韩大哥,我们家里还有九千但没带来,您看这样成不成,我给您打个欠条,您先借着我们,过几天我让宋致远给您送来?”这算是举全家之力买房了,那九千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哪怕算上宋致远改良机器能拿到的奖励,那也只有三千块,剩下六千估计还是得跟沈家借了。

但安然必须把握机会,这次不买下次不知道啥时候才有机会来了。等再来的时候还想用这个价买这么大的房子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现在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刚改开,又正好遇到着急忙慌要出国的房东,但凡他们不着急,再等个一年半载说不定就能翻倍了……捡漏就得抓住机会。

韩启明沉吟片刻,“行,你待会儿跟我回去拿钱。”

终究是老京城人,以前跟着姚老也做过些项目,虽然来钱没宋致远快,但万把块积蓄还是有的。

下午,安然带着三万块钱,先去翠花胡同找江西老两口,一万块一分不少数给他们,让他们带着包文篮先去房管所等着,自己和猫猫又带着剩下的两万块去韩家借九千,打欠条,再上枣花胡同……

三万九,相当于四万块,就这么花出去了,整个人有点恍惚。

三个小时候,两套房子就落兄妹俩名下了。

不为别的,安然的脑子被房平东重重地敲了两下,原配活着的时候男人才是爸爸,原配一死,鬼知道他会不会再找个跟自己长得像的来给两娃当后妈呢?要真有那一天,那她安然挣下的家业也不可能便宜了后妈。

晚上回到招待所,兄妹俩只顾着吃吃喝喝,哪里知道1981年夏天他们的妈妈给他们人生创造了第一道保障?

他们只知道家里没钱了,一分也没了,还倒欠九千块的巨账,所以得抓住最后几天好日子,把已经买好的东西吃光,一点也不能浪费。

安然上辈子做生意习惯了拆东墙补西墙,大多数时候手里压根没多少流动资金,所以对这种生活其实也能接受,九千块韩启明说了,不着急,不让她在欠条上写还钱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