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远方送来的家书

从孙策征伐江东开始,本地的士族没怎么有安稳日子,孙权时期对外战争输多胜少,国力渐渐萎缩成三家最弱。

真到了敌军兵临城下,士族们为了利益也会投降,只是现在稍微提前了些,另外胡恪掌控建业军队,不得不唯张昭之命是从。

富者比贫者更患得患失,决定投降后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一封封劝降的书信用箩筐送到府门外,有值守的解烦卫送去码头。

不到一天时间,胡恪就收集到数千封家书,他知道这些家书的分量,所以没等全部收齐,就先让货船运走一批。

胡恪的货船过彭蠡水寨时,甘宁正率部围攻柴桑城,徐盛守着孤城负隅顽抗,当得知胡恪已经控制建业,甘宁便让孙邻、张承每日到阵前劝降。

八月下旬,满载家书的货船过彭蠡、南昌、新淦,最后在宜春码头停船靠岸。

此时蓝辕在丁奉的策应下,率陷阵军刚刚夺取宜春,直接掐断了吕范的补给。

这段时间,吕范有朱桓等生力军助阵,开始不计代价进行强攻,双方有生力量每日都在减少。

作为主攻的吴军战损更大,十几天损伤死亡重伤多达万人,蓝田一方伤亡近七千。

如果此后两军任何变化,按目前的战损继续打下去,蓝田一方将在一个多月后打光,而吴军则能活下近三万士兵,所以吕范如此牺牲也不退军。

战场形势不可能一成不变,吕范的乐观来源后方压力传导不及时,萍乡此前被习珍连人带物搬空,任何物资都要从宜春陆路运来,粮食、箭矢、药品等战备物资,通常只维持了三五日存量,相反蓝田的补给却相当充分。

与吕范决战开始之后,蓝田因为地理相距较远的原因,对蓝辕、甘宁、胡恪等人的情报掌握不够,不清楚他们什么时候能完成断后,所以在战争初期就派出典军校尉,到辖区各县征募预备役人员。

等到营中士兵快顶不住时,就会把这些人调到前线拖延时间,而且蓝田还有最后的底牌没有用,那就是位于临武县的新邓庄。

新邓庄有农闲练武的传统,现在已经发展成两万人的大庄,可以拉出来作战的青壮有数千,他们不用训练就可以上阵杀敌,而且还非常愿意跟着蓝田作战。

突然有一天,吴军到了时辰没有进攻,蓝田望着远方城池露出了笑容,心说釜底抽薪的计谋大概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