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云马厂和双阳厂之行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5490 字 5个月前

「厂里有专门的计算机房,存放了专门的数据库,每一个零件,生产或者是采购,到安装,都会有记录,而且,也有各种金额的流转。」赵顺利继续介绍:「这样,如果采购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也会追究到人。」

对于一个大型工厂来说,采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采购员富得流油,这也是众人皆知的。

但是,在明州集团这里,一切都被杜绝了,采购是公开招标的,用报价最低的零件,如果在采购环节吃回扣,用了不达标的零件,也会责任到人,到时候,明州集团的法务部门,会让这个人把吃进去的全吐出来,而且,下辈子在监狱里度过。

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明州集团也只能是用完善的规章制度来降低这些烂事发生的概率。

「咱们其他的军工企业,也得学习你们明州集团的管理经验啊。」武胜利感慨地说道:「咱们的很多企业,都是臃肿不堪的,在转型中很是困难,连年亏损,就应该像你们一样,大刀破斧的改革才行。」

「对啊,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很多企业积重难返,改革阻力太大,还不如破产算了。」

「咦,这里怎么还有轨道?」此时,有人看到了地面上铺设的轨道,好奇地说道。

「没错,我们的生产线提前预设了轨道,这样就能让飞机运动起来,我们把它叫做脉动生产线。」

运动起来?

对在场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件新鲜事。

现在,国内的飞机生产线都是传统的,一旦确定好了一个工位,就是不动的,和盖房子一样,工人来了浇铸地基,垒砖,盖房顶,内部装修,整个过程中,外面不动弹,只有里面在动。

飞机的生产也是这样,看那些飞机厂的照片就能知道,每一架飞机的旁边,都会搭起一些铁架子,工人们就站在铁架子上,装配飞机的一个零件,一直到把整个飞机都装配出来。

这样的模式,从飞机制造就开始固定下来了,非常传统,但是,速度很慢。

当年,汽车也是这样生产的,后来,福特首先发明了流水线,大大地提高了汽车的装配速度,让福特一跃成为了全球大工厂。

现在的飞机生产线,也该类似于流水线一样的改动了!

当然了,它和汽车流水线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它流动的速度不会很快,在一个工位上,可能要安装几个小时,才会流动到下一个工位。

「在传统的飞机生产中,每一个工位上的安装进度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安装工人得在这些工位上流动,安发动机的,安航电的,打铆钉的,来回跑,如果协调的不合适,就会有一些工人闲着没事干,得等待,现在,我们用这种流水线,每一个工人都在自己固定的岗位上工作,这样就能大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了。」

秦涛思考了一下之后,简单举了个例子:「如果以前生产一架战机需要一个月的话,现在只需要半个月了。」

「也就是说,只要一条生产线,全功率开动的话,一年就能生产二十四架飞机?」一名海军军官感慨起来。

「是的。开始的磨合或许会慢一些,等到磨合结束,我们能达到这样的生产效率,而且,我们的厂房现在只安装了一条生产线,但是以后,我们能拓展到三条。」

哪怕明州集团实力雄厚,现在也才仅仅安装了一条,毕竟,这东西投资太大了,但是,只要一年生产下来,获得的利润就能再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接着是第三条。

三条一起开工,一年就能生产七十二架飞机。

这已经是个惊人的数字了。

二战时期,一款战机的产量动辄几万架,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战机很简单,生产工时和坦克差不多,现在,差距就大多了,现在国内生产的歼十一,一年也就一二十架而已,到了后期,增加了生产线,年产量才扩展到四十架。

那还是三代机,歼三十一a是四代机,生产起来就更慢了。

正是因为忍受不了四代机慢吞吞的生产速度,美国人在搞f-35的时候,才是全世界第一次引进了脉动生产线,不过现在,明州集团已经搞起来了这个创新。

众人看得是眼前大亮。

「咱们海军对这款飞机的呼声很高,生产线投产之后,能不能先给咱们海军生产?」武胜利开口了。

这次的海上测试,歼三十一a展现出来了它的强大,只要对方没有米波雷达,就无法发现它的存在,直至到头顶上,打开弹舱的时候,才会被发现。

这种好东西,海军当然想要了。

「当然可以,今年生产的第一批,咱们打算先给几个重要的客户几架样机,海军也能得到几架,先试用再说,咱们这款飞机,毕竟是联合研制的,海军插队不能太难看。」

「嗯。」武胜利点头,其实,如果一下子接收太多的话,海军也没那么多钱啊。

「对了,既然是给咱们的军队正式装备,这个番号,要不要改一改?」

不管是歼三十一,还是歼三十一a,都是明州集团自己乐呵着给起的编号,现在要进入到海军序列了,当然要给个全新的编号了。

这件事,秦涛以前和林老说过,不过,后来就没有下文了,现在,眼看舰载型要正式服役了,当然得有个编号。

「嗯,是该有个编号,涛子,你说什么编号最合适?」

「歼三十二和歼三十五,海军喜欢哪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