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阿三来索赔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5232 字 5个月前

到了1909年,卡缅斯克的普罗库金-戈尔斯基铸铁厂正式成立,被认为是乌拉尔现代化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开始,荒凉的乌拉尔地区变成了大毛的工业中心,尤其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毛更是开始考虑大规模开发乌拉尔的铁矿资源。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乌拉尔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工业综合体。

红色帝国已经远去,92年的时候,这里的钢铁企业已经私有化,成为了马钢集团,虽然大毛国力极度衰弱,但是马钢集团却依旧在发展壮大。

这里新建了3座350吨转炉、2000热连轧带钢机和双机架冷轧带钢机;引进了年产200万吨电炉和两台年产能力共200万吨的方坯连铸机和精炼设备;从达涅利公司购买了年产200万吨的长材轧制设备;从奥钢联新订购了年产20万吨涂层线;委托德兴公司改造其原有酸洗线等。

现在的马钢已经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钢铁企业了,粗钢年产量一千多万吨,其中百分之七十的钢材出口,航母甲板钢材当然也得从这里采购。

(还真没查到大毛的甲板钢是哪里生产的,就假定在乌拉尔吧,毕竟这里最有名。)

风尘仆仆的库玛尔来到了马钢集团,找到了销售部门的负责人奥尔洛夫。

“奥尔洛夫先生,我代表阿三海军,想要找贵方订购一批航母甲板钢,钢材的屈服度需要达到八百兆帕以上…”库玛尔介绍着己方的指标。

“当然可以,我们这里的炼钢厂是全大毛最好的,我们曾经也给航母生产过甲板钢,你们如果现在订购的话,一个月后就能安排给你们生产。”

库玛尔大喜:“是的,我们需要尽快订购。价格方面…”

“价格方面一定让你们满意,如果你们仅仅是维修那艘超日王号的话,五百吨的甲板钢就够了,但是,如果你们要自己开工建造航母的话,那甲板钢的需求量至少要两千吨以上,你们一起订购,我们可以便宜些。”

库玛尔兴奋地点头:“只要价格合适,我们就一起订购!”

“我们就不要十万美元一吨了,八万美元一吨如何?”

“什么?”

库玛尔一下子站了起来:“怎么会这么贵?”

“贵?全世界也找不到比我们的产品更便宜的了。”奥尔洛夫说道:“这可是甲板钢,不要和那些普通的钢材混为一谈!如果你们不真诚的话,那我们也就没必要再谈下去了!”

从工厂里出来,库玛尔狠狠地吐了口吐沫,知道阿三不能生产,所以,这些大毛人就漫天要价啊!

接下来去哪里?

“走,我们去莫斯科,找米高扬设计局,他们的战斗机有问题!”

不仅仅是航母的问题,还有舰载机的问题,他们损失了一架米格-29k,希望大毛能给承担这个损失!

红色帝国崩塌之后,曾经辉煌的米高扬设计局就陷入了困境之中,他们开发的第三代战斗机米格-29属于一款前线战斗机,在老毛子的作战计划里,就是在前线机场起飞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大航程,而这个原因,彻底让他们走上了绝路: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大航程的战机才是最受欢迎的。

再加上91年那场战争中米格-29的拙劣表现,导致这款飞机彻底卖不动了,米高扬设计局也因此而难受了很久,好在阿三的订单,让米高扬设计局算是喘过来了一口气。

超日王号航母最多可以搭载26架米格-29k舰载机,但是,因为阿三还启动了自研航母的计划,所以,他们订购米格-29k舰载机的数量,足足有45架之多,靠着这些飞机的订单,米高扬设计局就能混到新千年去了!

别里雅柯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看着来到莫斯科的阿三们,很是高兴:“各位,请放心,我们的工厂正在全力生产之中,今年至少还能给贵方交付十架舰载机!”

库玛尔的脑子里在组织着语言,其实,那架损毁的米格-29k和米高扬设计局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他绝对不能输了气势,反正都是老毛子提供的,账就得一块算!

不过,还没有等他说出来,别里雅柯夫就开口了:“各位来的正是时候,我们的米格144项目进展顺利,我带你们去看看,这架飞机很快就要首飞了,它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二款重型四代机!”

米格144?首飞?库玛尔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他点点头:“好,那我和你们一起过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米高扬设计局虽然现在过得不如苏霍尹舒服,但是,他们只要完成了四代机的研发,依旧可以成为大毛第一的飞机设计局!而且,米格29腿短的毛病,也会在米格144上得到完美的解决,毕竟后者是一款重型制空战斗机!

在三代机的项目上,米高扬设计局搞中型的米格-29,这也完全是作战使命不同造成的。长期以来,苏霍尹设计局的飞机一直都是在给国土防空军使用的,苏-27也是装备国土防空军,满足在辽阔的国土上长时间巡航飞行需要的,而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飞机主要是给空军使用的,用来进行空战格斗的,不需要那么大的航程。

不过,等到研发完毕,米高扬设计局也意识到了自己战机的不足,作为最骄傲的设计局,怎么能搞性能比苏霍尹设计局差的飞机呢?好在四代机的项目上,米高扬设计局终于扳回了一局。

这个项目最早可以追朔到83年,当时米高扬设计局向上级提交了fi多用途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代号142。按照以前的规矩,他们还是听从了中央流体和气动力学研究院的建议,在新一代作战飞机上应用全动鸭式布局,从而放宽静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和改善升力系数。

到了88年,设计局接到生产第一台fi原型机的任务。89年,米高扬设计局完成了对fi全套图纸的设计工作,并开始了首架fi的生产。可惜,那个时代已经混乱起来了,红色帝国崩塌之后,整个项目就再也得不到上级的拨款了,完全成为了米高扬设计局自研的项目。

米高扬设计局的饭都吃不饱了,哪里还有资金来研制这款四代机?所以,项目一直在阿三订购米格-29k之后,才驶入了快车道!

现在,这架飞机已经被制造完毕,运往了茹科夫斯基,在那里进行各种实验。

在红色帝国时代,这款飞机的研发是极度保密的,外界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到,但是,红色帝国早就没有了,现在的米格144项目是米高扬设计局独立投资研究的,而且,在研发出来之后,大毛的航空兵也估计没有资金来采购,他们得瞄准外面的市场,如果有阿三的订单,那他们就能把这个项目彻底的搞成功了!

就连重型的苏-27战机都能卖出去,而且对外出口的型号比自用的还先进,米格144当然也没有任何的出口限制了,国家要是阻止的话,那倒是给这个项目拨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