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看不透

古往今来,开国功臣能有好下场的并不多。

不说远的,就说距离最近的秦朝。

也不说开国,就说点比较实在的。

商鞅如何?

对秦朝的功劳不小吧?

结果又如何?

秦始皇横扫六国,手下名臣猛将如云。

可是这些人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

除了老奸巨猾的王翦得以善终以外,其他的,还有谁是善终的?

前朝的教训历历在目,张良原本是一心想要复韩的。

但是后来他发现,韩国是不可能复国的。

韩王后人没有那个能耐,加上当时的天下大势,汉国也不可能给他们那个机会。

加上王不饿也是韩国后裔,虽然跟韩王室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但好歹也算是个韩国人。

凭借着韩国人的身份,张良说服了自己。

起码这个天下最终还是韩国人的天下,无非就是换了个主而已。

况且原先的旧主后人也没人能撑起这个大梁,现在这个结果也还算是不错的了。

张良的主动退休,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年见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对于一些人和事,早就已经看开了。

历来的开国君主,哪会那么祥和的跟手下共富贵呢?

扪心自问,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

就算把张良放在王不饿这个位置上,他也会想办法搞掉一批人的。

例如说,现如今依旧被重用的韩信,英布,灌婴等人。

特别是韩信和灌婴,整个大汉的发家史有多长,这俩人的资历就有多深。

特别是在军中,这俩人的威望一点也不低,虽然还不及皇帝,但是在局部地区,他俩的威望是可以撼动皇帝的地位的。

这种情况下,即便执行了新的军事制度,也不敢保证就真的能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