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皓对待有罪的士大夫,素来毫不手软!
大宋朝廷的士大夫们,若说个个都有罪,未免冤枉。
但若隔一个杀一个,定然还有漏网之鱼!
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们清楚,一旦投降或让柴皓入城,绝无好下场。
柴皓不仅会处决这些 士大夫,更会废除他们的特权,使其子孙失去荫庇为官的资格!
他们兼并的田产、蓄养的奴仆,也将被悉数剥夺!
从此,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好日子,彻底终结!
这些文臣士大夫,岂能容忍大宋覆灭?
他们与皇族一样,皆是寄生天下的蛀虫,新朝断了他们的吸血之路,叫他们如何生存?
利益受损,他们必会拼死抵抗!
“江南?”
“对!江南有长江天险,自古易守难攻!”
“就去江南!”
“待朕在江南重整兵马,再杀回来!”
赵桓经吴敏点拨,眼中闪过一丝清醒。
病急乱投医,汴梁已难坚守,南下江南成了赵宋苟延残喘的唯一出路。
至于所谓“整顿兵马再打回来”?
赵桓自己都不信。
他只求偏安江南,如东吴般享乐数十载,便足矣。
可他忘了最关键的一点——
柴皓的两万铁骑,岂会放任他南逃?
“臣去打开南门,护陛下突围!”
“愿随朕南下者,速至南门集结!”
定下南逃之计,吴敏与赵桓对视一眼,在城头高声下令。
然而,这番号令几乎无人响应。
赵宋早已失去民心,除士大夫与既得利益者外,无人愿为其效死。
若非柴皓尚未正式攻城,又无人带头,汴梁军民恐怕早已绑了皇帝百官,献于新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众人皆在观望。
赵桓与吴敏的对话不过是场戏。
君臣师生多年,只需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
吴敏声称要开南门,不过是为了迷惑城头的汴梁守军。
若他们向柴皓报信,引兵去南门堵截,二人便可趁机从东门脱身。
汴梁城周长达数十里,绕城追击绝非易事。
这正是声东击西之计!
待吴敏和赵桓分头下城离去,北门守军面面相觑,心照不宣。
下一刻,北门缓缓开启。
数名守将出城,在护城河外跪拜高呼:“赵家天子已逃往南门,恭迎大王入城!”
城外,柴皓端坐马上,见状微微一笑,抬手一挥。
身后两万铁骑当即分出数千,左右包抄汴梁东门。
柴皓一眼识破赵宋君臣的计策,更料到他们必走东门。
常人以为南门是生路,赵宋却知南门不可行。
东门通往江南,才是最佳选择。
至于西门,反不如南门稳妥。
即便如此,柴皓也未只围东门,而是分兵堵截东、西两门,另遣一部绕向南门。
四面城门,尽数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