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半年血战,兵疲力竭。太原,终究陷落了。

韩世忠在连日饥饿的情况下,仍能单日斩杀五十九名敌军,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武。他手中的朴刀已经砍得卷刃。

韩世忠,你已是强弩之末,还不速速投降!金军仆从将领阴沉着脸喝道。若非完颜娄室看重韩世忠,他绝不会再三劝降。

韩世忠默不作声,只是深吸一口气,拾起两把新兵器,如旋风般继续冲杀。此刻每一分力气都要用在刀刃上。

这厮饿得脸色发白还如此骁勇!渤海将领暗自心惊。他这才明白完颜娄室为何如此器重韩世忠——这般步战已所向披靡,若论骑战岂非更甚?

历史上的韩世忠曾生擒自称圣公的方腊,足见其勇猛。虽因朝廷调兵北上而错过这份功劳,但丝毫不减其血性。他与岳飞相似,都是凭真本事从中崛起的名将。

韩世忠!太原已割让给我大金,何必负隅顽抗?归顺才是明智之举!金将再次劝降道。

金兵将领谄媚地向完颜娄室献计,继续向城头喊话:宋廷都已归顺,尔等区区士卒,在宋国本就卑贱,何必为那降敌的朝廷卖命!

另一处城墙上,完颜娄室亲自对守将王禀高喊:王将军!割让太原的圣旨乃尔国朝廷亲笔所书,你心知肚明!尔等坚守太原半载,已算对得起昏庸的宋室。如今宋国已将尔等将士连同太原城一并割让给我大金!若肯开城归降,本将定向宗望元帅保举,封你为万户侯!

这番话让浑身浴血、手持长槊的王禀瞳孔猛震,眼底涌起深切的悲凉。他当然认得那道圣旨,连前来宣旨的官员都是旧识。但王禀仍怒斥金人伪造圣旨——他绝不能承认这道旨意,否则太原就要拱手相让。

王禀已决意与太原共存亡。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让这座军事要地落入金兵之手。然而此刻,他心中翻涌着难以抑制的愤懑——朝廷不仅抛弃了太原,更将守城将士当作奴仆般打包送给了金人!

另一段城墙上,韩世忠突然暴喝回应劝降的金将:滚 金狗!老子守的是汉家疆土,不是为那昏君赃官!幽州王说得好:汉家疆土,金狗与畜牲不得逾越!尔等践踏中原的罪孽,唯有用血来偿!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句耗尽全力的怒吼响彻城头,守军将士闻言精神大振,齐声喝彩。汉家疆土,寸步不让!汉家儿郎,誓死不退!这正是太原将士违抗圣旨、死守半年的信念所在——朝廷可弃太原,但将士们绝不放弃!

太原城内,即便连他们自己都已被朝廷遗弃,却仍不肯放弃抵抗,誓死不降。

每当山河破碎之际,总有卑躬屈膝之徒向敌人献媚,也永远不乏以命相搏的勇士!

韩世忠的怒吼惊醒了主将王禀,将他从遭朝廷背弃的悲愤中拉回现实。他猛然醒悟——他们并非为那薄情寡义的赵氏天子而战,而是为脚下这片汉家疆土,为太原百姓,为整个中原而战!

只要太原城头旗帜不倒,金军南侵的铁蹄就不得不在此停滞。每多坚守一日,中原腹地便能多喘一口气。这便是王禀与韩世忠等人死守太原的意义!

杀!只要一息尚存,绝不让金狗染指太原!王禀双目赤红,长槊如蛟龙出海,带着必死的决心杀向涌上城头的金兵。身后那些面黄肌瘦的守军同样眼含血光,如同索命恶鬼般扑向敌军登城处。

城下的完颜娄室见状冷笑:尔等当真不识抬举!你宋国朝廷已签下城下之盟,太原等三镇尽归我大金。待我主力大军携岁币归来,纵是铜墙铁壁也要踏为齑粉!

这位金国大将故意高声恫吓,实则心中另有盘算。数日前他已接到完颜宗望捷报,知道宋廷割地赔款的消息。但作为以战功论地位的完颜部贵族,他必须在主力回师前独力攻破太原,否则如何在军中立威?毕竟在金国这个尚武的部族联盟里,唯有强者才能统率更多兵马,掠夺更丰厚的战利品。

完颜娄室绝不容许部下嘲笑他攻打太原失利,更不愿被削减兵权、削弱实力。

“众将士听令!斩下王禀、韩世忠首级者,记破城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