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霹雳炮仅能轰击一两里外的金军阵地。对于逼近城下百余步的敌军束手无策。

城头床弩虽较灵活,但因沉重难移,转向迟缓。

金军骑兵来去如风,总在弩箭瞄准前避开。

唯有依靠弓箭对抗。

然宋军箭矢远不及金箭迅疾狠辣。

且金兵久经沙场,闪避格挡箭矢的本事高超。

身披重甲更令宋军箭矢难伤分毫。

即便偶有箭矢穿过甲胄缝隙,女真勇士强健的体魄也能夹住力竭的箭镞。

反观宋军,除少数精锐外,多数甲胄偷工减料。

汴梁禁军长期疏于战事,六十斤重甲令士卒行动困难。

朝廷配发的甲胄多华而不实。

远不及西军等实战部队的精良装备。

部分上四军甚至只配发纸甲。

那些禁军身上的金漆彩绘、兽头雕饰不过是虚有其表,根本起不到半点防护作用!

平日里充作皇家仪仗倒还勉强,可面对金军的箭雨,这样的汴梁禁军如何抵挡?

利箭轻易贯穿甲胄,中箭者非死即伤,城头哀嚎四起。

即便盾牌兵举盾格挡,可金军箭矢从高处抛射而下,更有悍勇之士以重箭破盾,盾牌几近无用!

若将盾牌高举护顶,虽能挡箭,却无法还击,金军便可趁机登城。

守军只得与逼近的金兵对射,却节节败退,伤亡不断攀升。

李纲见守军接连倒下,弓箭手们战意溃散,当即厉声道:“传令!调南北城墙的弓箭手速来增援!”

汴梁城垣绵延数十里,金军并未四面合围,而是屯兵西北,专攻西城。

但李纲不敢懈怠,仍分兵驻守其余三面,以防金军声东击西。

自古攻城者善用诡计,守城者却需处处设防,疲于应对。

李纲深知此理,却无可奈何。

昔日金军仅六万之众,汴梁尚能固守,可如今敌军十余万,器械精良,而守军战力孱弱,分兵数十里城防,早已捉襟见肘。

西城告急,他只得抽调别处弓箭手驰援。

未料调令刚下,北城急报骤至:“防御使大人!金军突袭北城,箭如飞蝗!弓箭手调离后,我军无力压制,已有敌兵登城!”

听闻北城告急,李纲面色骤变,顿时明白自己落入了金兵的圈套!

先前西城防线在金军箭雨下岌岌可危,李纲被迫从南北城墙各抽调部分弓箭手增援。不料弓箭手刚调走,北城便遭遇另一支金军的猛烈进攻。这分明是金军主帅要令宋军首尾难顾的毒计,可李纲却无力 。

金兵人多势众,箭如飞蝗,攻势凌厉。而汴梁守军兵力薄弱,弓箭手亦不及金军精锐,处处显露破绽。虽说汴梁号称有二十万禁军,实则空饷严重,实际兵力不过六七万之数。面对金国十万铁骑,宋军尚未接战,便被漫天箭雨压制得抬不起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