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红灯笼

御书房前又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齐王的身份并未被人证实,但其实自从那一众大内高手没有回道皇城,这件事其实已经便成了八分。

齐王微微招手。

捆绑梁王的绳索寸寸断裂。

众人再无疑惑。

一众大内高手和不少御林军纷纷跪下,虽说齐王是明言要让梁王来做这个皇帝,但人人都还是看向齐王。

皇帝陛下看着齐王,整个身子微微颤抖,咬牙切齿的说道:“栾相国还没走,你如此谋逆,栾相国会视而不见?”

齐王摇摇头,“栾相国今夜已经离国。”

这才是最后一根稻草轰然绷断。

皇帝陛下瘫坐在御书房前。

齐王转身,看了看梁王,笑着说道:“皇兄,臣弟要到处去走走。”

梁王蓦然而笑,点头应允。

齐王重新拿起那盏大红灯笼,牵起齐王妃的手,缓缓离开。

被解开绳索的梁王走过几步,看向今夜输得不明不白的皇兄,轻声自嘲道:“皇兄觉得不可思议,我又何尝不是,不过陈国的天还是那个天,可皇帝真的要变一变了。”

今夜皇城里这场闹剧真的要落幕了。

梁王在身旁扈从手里拿过一柄刀,放在自己那位皇兄身前。

意图明显。

皇帝陛下颤抖举起刀,怅然大笑。

梁王一脸的意气风发。

“去将淮阳城里的各位朝中大人请来,今日朝会提前。”

梁王说的这席话,自然是对那些大内高手说的。

于是片刻之后,一众大内高手纷纷出宫。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站在远处角楼楼顶的有个年轻人,按着那柄家传名刀,正盯着梁王。

年轻人叫谢应,腰间的刀叫栖客。

——

齐王牵着齐王妃,提着那盏大红灯笼走在寂静无人的宫墙中,齐王一路上温声与齐王妃说着些陈国的风光艳丽之处。

齐王妃频频点头,齐王心情大好。

“出了淮阳之后,咱们先去看看那处万宝阁,万宝阁建在险峰之上,站在楼顶看日出,当是陈国最壮丽之风光,以往你嫌我窝囊,可我可从未说过你半句不好啊。”

齐王妃不太高兴的扯了扯齐王的衣摆。

后者一脸笑意。

他真是爱极了他身旁的那个女子,因此才不愿将她放在皇宫这座陈国最大的牢笼里去受苦,他知道她迟早有一天会想通。

这不,就想通了吗?

齐王妃轻声道:“走之前一定要将爹爹安排好,爹爹可以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可荀家长房要在荀家一如既往才行,不然……”

尚未说完,便戛然而止。

齐王一把把齐王妃拉到自己身后,不是因为什么,而是在他之前,有个青衫少年,同样是提着一盏大红灯笼。

可那少年除去提着一盏大红灯笼之后,还背着一方剑匣。

剑气隐隐外露。

这条由白玉石头铺就的宫内直道,满是肃杀之意。

青衫少年并无杀意,却有剑意拦在此处。

齐王皱眉,看向那个同样是山上修士,却偏偏走的是剑道的青衫少年。

他感叹道:“师父说这天底下的剑士最少,最不值得一提,可最难惹,可为何偏偏本王会在陈国皇宫里碰见一位?”

打着一盏大红灯笼的青衫少年话不多说,只是从剑匣里取出一剑悬于腰间。

然后才将那盏大红灯笼收好,轻声道:“本来我不该来的,不过我有个朋友非要来做件事情,我就陪着他来了。”

齐王呵呵一笑,问了一句

,“你那朋友是谁?”

青衫少年轻声道:“他叫谢应,本来该是个将军的,今夜可能也会变成个壮士。”

齐王一叹,“谢家宝树,本王倒也是听说过,不过既然他能越过边境来到陈国,想来周国真的撑不下去了,不过没能见过这位谢家宝树,本王真有些遗憾。”

青衫少年往前走过几步,“杀了我,自然能看到,杀不了我,自然也就不用看了。”

齐王点头,“是这个道理,那就试试。”

说完这句话,齐王便将那盏大红灯笼交到齐王妃手里,让她往后退一退。

他语气轻柔,“要是我死了,以后那座万宝阁的日出,就得你自己去看了。”

齐王妃听着这句话,忧心忡忡,眼中有泪。

齐王柔声道:“别哭,不一定死得了。”

这句话之后,这位齐王,便转头看向那个青衫少年,笑着走出几步,一身磅礴气机蓄势待发。

一身青衫的自然是李扶摇,此时这位才晋入剑气境不久的剑士握住青丝剑柄,凌厉剑气尽数在鞘中。

齐王哈哈大笑,“本王踏入这条修行大道之后,还从未与人动过手,想不到今日第一个对手便是战力无双的山上剑士,真是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