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长安少年游 明月倾 1804 字 2022-09-14

两人正斗嘴,只听见后面内室里传来三声扫弦声,古琴从来悠远空灵,这三声扫弦却来得十分干脆,比一切古筝琵琶都有气势,倒让人吓了一跳。

“正主到了,好戏要开场了。”容皓带着笑意淡淡道:“我倒想看看今天这戏怎么唱。”

说话间太子殿下已经落座,云岚亲自端了茶过来,言君玉本来和他对了一眼,萧景衍一笑,他不由得有点脸红。刚想问问他今天侍病怎么样,有没有受委屈,只听见里面琴声袅袅,是洛衡已经弹起了第一支曲子。

言君玉在宫里待久了,也听过不少琴中高手,奇怪的是洛衡的琴弹得并不是顶好的,只能算中流。他还奇怪,问洛衡,洛衡笑着道:“我何止琴不好,诗词书画,骑射六艺,就没一样是专精的。”

言君玉本来不信,以为他是故意谦虚,结果今天萧景衍来听琴,他还是这样弹,就不得不信了。

他知道的古琴曲少,听不出这曲子名字,没想到云岚也有点迟疑,看向容皓,容皓听了半晌,对太子道:“像是小雅。”

连他也不敢确定,也可能是太慎重。不过太子殿下还是肯定的,淡淡道:“确实是小雅里的《伐檀》。”

如果手边有本诗经,言君玉一定翻起来了。里面正弹琴,又不好问,正皱着眉头想,一边的萧景衍笑了,道:“《伐檀》是讲伐木者辛苦无比、士人君子却不劳而获饱食终日的故事。”

这里坐着的人,没读过诗经的也就言君玉一个。而且最后还以故事结尾,显然是在逗言君玉。连容皓也在旁边笑道:“殿下解得真好,通俗易懂,可以去给三岁小孩开蒙了。”

言君玉早就不介意这些了,也不生气,只思考这曲子背后的暗喻。那边萧景衍却对着郦玉道:“请告诉先生,小王懂了,只是不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何解?”

一国储君,自称小王,是当朝重臣才有的待遇,恐怕只有传说中的老叶相能担得起这一问。言君玉不懂这些礼仪,也知道厉害,郦玉更是眼睛都睁大了,他平时再张牙舞爪,也只是色厉内荏而已。太子殿下温润如玉,笑容和煦地一问,他也激动得脸都红了,一句话不说,转身进去了。

言君玉可等不下去,鱼一样呲溜一下也跟着他钻到帘子后面去了,原来里面还要穿过一段小回廊才到内室,过道的高几上摆着一瓶朱砂红的梅花,映着白墙,像血一样浓烈。

内室仍然是一片黑暗,只在琴案上摆着一盏昏暗小灯,地上铺着暖毡,洛衡席地而坐,身边全是书。言君玉虽然也在思鸿堂看过书,但都是摆在架上的,洛衡周围却如同书的围城一般,满地都是堆叠的书、累累的文牍,密密麻麻的账簿,许多都是翻开的,言君玉愣了一下才想到为什么这一幕比思鸿堂满墙的书架更让他震撼——这全是洛衡翻开看过的。

他这三天应该都在看书,言君玉之前也见过他看书,极快,一目十行,这样的速度看了三天,难怪周围书籍堆积如山。

两人进来,他也没有停下,仍然漫不经心地弹着琴。郦玉从听了太子那句“小王”就激动不已,一路飞跑到洛衡身边,附耳说话,洛衡只是淡淡一笑,道:“算他还懂几分礼节。”

言君玉本来是忍不住的,见郦玉把太子殿下问的话说了,洛衡道:“那就把笔砚拿来吧。”

他连忙帮着郦玉找砚台笔墨,郦玉在琴案上把墨研开,没开封的墨上面仍然有金漆龙纹,郦玉握着墨锭的手微微发抖,显然知道利害。教坊司的罪人,笔墨一旦流传出去,谁都可以凭这个来定他的罪,相当于把命交给别人,言君玉也忍不住问:“你真要写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