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谱曲

“爹,娘,你们怎么现在才回来?”一般而言,小石头的下学时间和自己散值时间差不多,甚至更早,两人几乎是前后脚到家才对。

顾大河的双鬓微湿,他一脸的兴奋:“栓子,京城好多人!街上卖什么东西的人都有,真是热闹!我听三元说中秋节更热闹,可惜当时我们在船上度过,错过了好时机。”

顾青云低头看向正背着小书箱的小石头,小家伙满头大汗,也是一脸的兴奋,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爹爹,我和爷爷奶奶,还有弟弟一起去看人家胸口碎大石,还有耍猴子的,好好玩,我还打赏了三文钱。”他自豪地比出个手势。

顾青云扶额,自从小石头启蒙入学后,他们就每个月给他一定的零花钱,主要是想早早培养他的理财意识,让他学习如何攒钱和花钱,没想到小家伙每个月都能把零花钱花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喜欢给人打赏!

不过小家伙和同窗们相处得不错,在学堂能交到一帮小伙伴,能和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物,没有很强烈的独占心理。

他看向顾大河,果然见他一脸心疼,还把自己拉到一边。

“栓子,你每月给小石头多少钱?”顾大河很是小声地问道。

“爹,不是很多。”顾青云摸摸鼻子,“孩子不能太小气,养孩子不能什么都送到他面前,总得让他知道包子馒头鸡蛋一个多少钱吧?我就每个月给他五十文钱,就五十文。”在京城来说,是一笔小钱,只够小家伙去买点零嘴吃。

比起他每年春节存在简薇处的压岁钱,实在是不值一提。

顾大河一听,舒了口气,本来想说什么的,但想了想,还是不唠叨了。怎么教育大孙子就听儿子的,反正儿子从小就聪明,而且孙子和他们小时候不一样,不能用他们的老方法来教孩子。

这是他和县里一些大户人家的老爷们闲聊时听到的,他觉得很有道理。

想到这里,顾大河瞬间就心平气和。

顾青云自是不知道顾大河的心理活动,他见顾大河没有再追问,暗暗松了口气。

接下来,大家自是开始讲起大街上的见闻,手舞足蹈的。

顾青云见顾大河和小陈氏兴致勃勃的样子,异常高兴。他今天一整天在官衙里都想着爹娘能不能适应,他最怕的是爹娘不能适应京城的生活,如今见他们表面上还是乐呵呵的,心情也跟着振奋起来。

他们回来没多久,简薇就赶紧从书房出来了。不久,方仁霄和连氏从隔壁过来等待开饭,这样一来,堂屋里人就多走起来,尤其有小鱼儿欢快的尖叫声夹杂在里面,更是热闹。

饭后,顾青云和方仁霄说起今天吴学士找自己的事。

两人分析了一会,觉得这不是坏事,应该是好事。

“老师,您说下次的乡试我是不是真的能出京?”顾青云在京城窝了几年,还是乐意出去走动一下的,免费游山玩水,虽然旅途累了点,但绝对能长见识。

方仁霄沉吟一会,摇摇头:“老夫和吴学士是相同的品级,但吴学士比老夫强,他终归是翰林院掌院学士,陛下器重。他是如何想的,老夫不能猜。不过你的资历虽浅,学识却是有的,这次大家有目共睹。”他为何鼓励青云出书?因为出书是一个人出名的最好方式,在翰林院这种地方,最能得到上官的重视。当然,前提是书籍要有质量,还要有名气的人捧,否则别人很难知道。

青云写的那本算学书在他看来,是非常不错的,角度新颖,几乎可以当成教算学的现成书籍。要不然他也不会主动厚着脸皮推荐给好友,要知道先前青云出的游记自己就没有动用人情。

“可翰林院里有才华的人比比皆是,我不算太突出。”顾青云暗暗叹了口气,转念一想,道,“不够如今能引起别人的重视我就心满意足了。”写书的确是出名的最好方式之一,没点本事的人出不了,而只要扬名,让自己的上官记住自己的名字,绝对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