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心结

“二姐,你还记得我两岁时和二娃子同时生病的那件事吗?那时我已经记事了。”

这句话似乎是一道惊雷,静默站立的顾荷猛然打了个寒颤,双腿一软,就瘫倒在地上。

顾青云一惊,幽幽叹道:“原来我们都没有忘记。”才刚刚起了个话头,顾荷就是如此反应。

他能记得很正常,没想到当时才四岁的顾荷也一样记在心里,要不然她现在不会是这样的反应。

顾荷双手捂住脸,伏在地上,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瘦削的肩胛一耸一耸的。

顾青云看着她,心里五味杂陈,毕竟是相处了那么久的家人,他把顾荷拉起来,把院门打开,低声喝道:“你想把其他人都吵醒吗?”

顾荷一听,哭声顿时止住了。

两人走出院门,在大榕树下停下。他们家住在村尾,最近的人家离他们都有二三十米远,不怕被别人听到。

“栓子……”顾荷猛然抱住他,又呜呜地哭起来。

顾青云挺直脊背,没有说话,也没有安慰她。

“对不起……我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似乎是有人告诉我没有你,爹娘就会很疼我,鬼使神差的我就做了那件事,小时候还没觉得什么,等我懂事一点,才知道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可怕的事!呜呜……我经常睡不着就是想起这件事,我一直害怕被人知道,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忍不住说出来。没想到你早就知道了,这么多年你对我还那么好……栓子,我后悔啊,我妒忌爹娘疼爱你,关心你,我以为是你的到来害死了大娃子,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那么做,呜呜……栓子,我悔啊!悔啊!”顾荷一会说话一会哭泣,有些语无伦次的。

顾青云苦笑。

顾荷紧紧地抱住他,顾青云能感觉到她的泪水已经浸湿了自己肩膀白色的里衣。他心情更复杂了,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或者是该不该相信她。

“二姐,你别哭了,当时你还那么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是错,或者真的是有人在唆使你,我现在已经不怪你了,只恨当时身体不争气,让爹娘把全部心力都放在我身上,从而忽视了你,你那么小,没有是非对错观念,没有人教过你,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这只是一念之差而已。而且这些年你对我非常好,如果有补偿的话,早就已经补偿了,你以后不必愧疚,以后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才是正经。”

想到顾荷做饭时经常会把鸡蛋或几片肉藏起来,没有给二弟和三弟,而且偷偷留给他,等他放学后让他吃。想起了他以前提出养鸡,她跟着自己忙里忙外,几乎一手操办了所有的活,不想让他干活的好心。

顾青云的眼眶微热。

不知为何,今晚听到顾荷的哭诉,他对她的芥蒂似乎已经消失了。这大概是因为同样一件事,他惴惴不安,有所防备,可是当事人也不好过,一直在受煎熬,她过得也不好,还知道愧疚。

而且她当时也太小了!估计是凭本能行事吧?而且可能真的是有人在旁边说一些玩笑话,可是小孩不懂事,就当真了。在现代看了太多的新闻,顾青云见过类似的事,只是轮到他自己身上,这才觉得膈应,才觉得难受,这也是他一直在粉饰太平的原因,他无法对一个四岁的小孩做下什么判断。

他觉得这大概已经被扯平了。而且在未来,他不想背负着这样一件事过一辈子,太累了。

再说了,他和顾荷有很亲密的血缘关系,他以后肯定要和她继续打交道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既然已经把事情捅开了,无论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件事必须要有个结论。

“栓子……”听到顾青云的话,顾荷的呜咽声更大了,她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不关你的事,是我太恶毒了,是我不好,我已经知道错了,可是我一直都想不起来是谁跟我说那些话的,是我的错……”

“别哭了,待会把人都吵醒就不好了。二姐,以后我们都好好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都过好。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过得好好的。”顾青云终于伸出手,拍拍她的肩膀,继续道,“至于方子茗的事,你不要怪我,也不要惦记了。”

“栓子,你放心,比起你的谅解,方子茗的事根本就不算事,我只是一时被他的外表迷住了,毕竟我在村里从来没见过像他那样的人。”顾荷放开他,用袖子使劲地擦干眼泪,破涕一笑。

顾青云苦笑,心里却觉得松了一口气。少女情怀总是诗,有些事情女孩们为了感情总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现在好了,顾荷能自己想通就好。

等顾荷止住哭声了,两人这才偷偷进门,各自回房前顾青云说了一句:“二姐,记得明天早上用热鸡蛋敷眼睛,消肿的。”

“我知道。”顾荷拍拍他的肩膀,声音低哑。

不知为何,把事情说开了后,顾青云觉得自己浑身轻松,顾荷以后如何那时再说,起码现在他觉得心里舒服了。当然,他现在对顾莲的感情肯定比对顾荷的深厚,他和顾荷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的姐弟,就看以后的发展了,现在还说不准。

又回去睡了个回笼觉,好像没过多久就被他爹弄醒了,此时天还没亮呢。

等顾青云要离开的时候,家人也纷纷早起来送别。

他和顾荷就好像昨晚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顾荷的脸色除了有点苍白,眼睛看不出多少红肿的痕迹,两人照常互动,就是她脸上的笑容明亮起来,不像之前,脸上总带着点阴郁,让人感觉有些不舒服。

这边老陈氏和小陈氏把顾青云叮嘱了一遍又一遍,那边的顾青明也享受同样的待遇。

没错,这次顾青云去府学读书,府学规定可以带一名书童,经过大家的商量,顾青明就以“书童”的身份跟着他一起去。

也不是说在何秀才那里学习不好,只是现在既然顾青云已经考上秀才了,那说明他的水平和何秀才是差不多的,而且一对多和一对一哪个效果更好不言而喻。

另一个原因就是顾伯山想让顾青明跟着去府城,算是见见世面,而且在府学如果书童也可以在学堂里听课的话,那授课的就是举人,能听到举人的教诲是多大的运气?

反正在桃花镇是找不出一个举人的。

两家人算是一拍即合,顾季山他们其实对顾青云这么小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有点不安,现在见顾青明也跟着去,相互之间可以有个照应,都高兴得很。

这算是双赢吧。

顾季山在一边等着不耐烦了,就催促道:“还不快点,再磨蹭下去船都要开走了。”

老陈氏和小陈氏这才放开顾青云的手,依依不舍地把他送上牛车。

那边顾青明也小心爬上来,牛车上装满了他们的行李,都几乎没有地方坐了,他只能和顾季山一起坐在前面的车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