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铎似乎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又不敢明说,只得转移话题:"殿下,老臣还有一事。工部近日接到兵部行文,要求赶制三千把新式神臂弓,但所需精铁数量巨大,恐怕..."
"恐怕什么?"叶明忍不住插话,"郑大人是觉得边关将士不配用好兵器?"
"叶侍郎言重了。"郑铎不慌不忙,"老臣只是担心国库吃紧。况且..."
他顿了顿,"《军功授田制》一旦推行,所需钱粮更是天文数字。"
原来症结在这里!叶明恍然大悟。郑铎反对军械制造是假,阻挠军功授田才是真!
李君泽抬手制止了叶明的反驳:"郑卿所虑不无道理。这样吧,明日朝会,我们详议此事。"
郑铎告退后,叶明一拳砸在案几上,茶盏跳起老高:"这老狐狸!分明是要阻挠改革!"
"稍安勿躁。"李君泽按住他的手,"郑铎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整个保守势力。对付他们,急不得。"
叶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表哥说得对,朝堂博弈不是战场厮杀,光靠一腔热血解决不了问题。
"当务之急是确保《军功授田制》通过。"李君泽沉思道,"明日朝会,我会让杜衡率先表态支持。你呢,最好带几个平民出身的将领到场,让那些老爷们看看,他们口中的'寒门子弟'是如何为国流血的。"
叶明眼前一亮:"好主意!赵破虏手下有几个校尉,都是战功赫赫的平民将领,我这就派人去请!"
离开皇宫时已近午时。叶明骑马穿过朱雀大街,发现京城已恢复往日的繁华。
商铺开张,行人如织,仿佛前些日子的血战只是一场噩梦。
只有城墙上的修补痕迹和巡逻士兵身上的绷带,提醒着人们不久前的危机。
转过一个街角,叶明突然勒住马缰——路边茶楼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凭窗而坐。
那人一袭青衫,面容清瘦,正是多日不见的白鹿书院山长顾炎武!
"顾先生!"叶明惊喜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