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大明武侯 故筝 1176 字 2022-09-11

如此一想,陆长亭便忍不住露出了嫌恶之色,这汤一海实在打的好一手恶心算盘!

汤一海注意到了陆长亭的神色,他又朝陆长亭看了过去,目光之中流露出了几分冷意。

陆长亭的目光却是更冷。

就在二人用目光交锋的时候,管家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显然遇了什么令他大惊失色的事。就在陆长亭以为又是蒙古兵搞出了事来的时候,却听那管家道:“主子!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  痴汉四哥嘻嘻,这章甜甜甜捂脸。

第132章

原本打算说话的汤一海, 顿时如同上了锁一般,严严实实地闭上了嘴, 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就连他身后的两个汤家女儿, 都无不惊恐地瞪大了眼,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毕竟对于她们来说,圣旨是何等遥远的东西。

管家组织着下人好一阵忙活, 然后才小心地将传旨的人迎了进来。

从应天府一路到北平,这传旨太监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但是没谁能小瞧了他,他们都定定地看着他手里的圣旨。

在这个距离应天府很远的地方,汤一海根本就没见过圣旨这玩意儿, 也没想到有一日圣旨能宣到这里来。这一瞬间,汤家父女的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他们甚至想到了, 圣旨里会不会是让燕王立即成婚的呢?汤家父女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传旨太监朝朱棣微微躬身, 算作是行过了礼,随后他便笑道:“是好事。”说罢,他便一整手中圣旨,面色一肃, 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长亭于西安助秦王扫清白莲教众, 功绩甚重。”后边便是一长串的赏赐单子。到了末尾,那太监还笑了笑,道:“长亭好好读书。”说罢, 太监顿了顿方才又道:“这是太子添上的。”

敕令,多是作封赏所用,有时还作告诫之意。

陆长亭顿时哭笑不得,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么一道圣旨,他还当是与那汤家有关呢,但是仔细一想,若是与汤家有关,圣旨也不会下到燕王府来了。

不过今日陆长亭算是领会到了明朝的祖传大白话圣旨。

因着洪武帝很是不喜长篇累牍、酸文假醋的奏疏,还专门制定了“奏对式”,以纠正这种在奏疏里写废话的行为,在奏疏改良后,圣旨诏令也跟着得到了改良,自洪武帝开始,圣旨便开始流行大白话的形式,以保证哪怕是诏告天下,那些没什么文化的百姓也都能听懂。《大诰》里便曾写了这样一段介绍:哪怕你不曾见文书,不知道,这文书又不是吏员话,又不是秀才文,怕不省得啊!我这般直直地说着,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贤的愚的都要省得。

陆长亭领旨的当口,还忍不住看了一眼朱棣。

其实令后世人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朱棣的一道大白话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