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一万小时

变身作迷诱魔的林奇手起刀落,强大的体质支撑着他,仿佛永不疲倦得战争机器,渐渐地周围一圈的原魔们倒落一地,同时死后爆发的酸雾云反而是唯一一次的反击。

唯一让他诧异些的,也就是这些弥漫空中的酸雾,不过具有酸性抗力的迷诱魔躯体,轻而易举就挡下了这些反扑。若是能够积攒起来,溶于水中到还能和硫酸一比,勉强能突破抗性上限让他顾忌下,可此刻飘忽空气,威力便逊色不少。

无法击中到一起的拳头,徒然孱弱。

也亏得恶魔们具有神秘无比的消失方式,不然一个个肉体沙袋,编制出一副血肉模糊的“鲜红地毯”。

光是那混合的血腥味直接能让人发昏倒下。

而林奇每一次变形状态下的杀戮,都鲜明地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攻击变得越发锋利,也渐渐收发由心,原本的攻击轨迹也不断提升进度,直到数百位原魔到底之后,他已经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他的每一次攻击,与前一次攻击,相似又有略微的差异,不断做着修正与进步。

那弑神者马元把这当成“试验场”,而林奇却顺势将其作为“练习场”。

“一万小时定律”有畅销书的风靡下,深深植入了不少人的内心。

林奇前世天生内向,但偏偏他又是一个很喜欢走出舒适区的倔强者,前世大学混入动漫社的时候,直觉反应出“摄影师”是一个很好切入漫展接触各路小姐姐的渠道,也有利于他打破内心的沉闷多接触些人。

而他在入门单反时,前方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中规中矩看完《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走最扎实的入门。

另一条,则是看懂c挡p档是啥后加点构图攻略便疯狂练习,在当时圈子里流传着一句名言,一万次快门后,是头猪都懂得点摄影。

后来林奇在看第一条路的书籍后,实在是看得浑身难受,便转去了第二条路,一周后就顺利去漫展专拍小姐姐,同行的伙伴还告诉他只要以发后期图的名义便能够要道联系方式。

当然,最后的林奇见识了场内质量后,才明白了圈子里的另一句话,对于一些模特来说,后期远比摄影技巧来的重要。

那一件事只是林奇一生中的小插曲,但他却经由这件事小小验证了一万小时定律,而不是曾经怀抱着的猜疑,按照正常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上班,五六年下来也有一万小时,也不见得真的成为了专家。

后来他特意去读了提出说法的kandersericsson的那篇论文《theroleofdeliberatepracticetheacisitionofexpertperforance》,才明白到前提条件是——刻意的练习。

做题,做那种有一定深度但又不算不懂的,便算是刻意练习,所以题海战术才能让人保持一定的底线。甚至当过英语家教的林奇,很清楚一点,绝大多数英语连120分都拿不到的,实际上是连最基础的4000个词汇都没背完的人。而恰恰前世那些动辄花上几百块一小时去补课英语的人,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这种人。所以大多数也不过花高价去背单词。

林奇的每一次摄影拍照,便是这种小修正,小进步。

工作有的算有的不算,是因为不少人的工作都在“舒适区”,而这种刻意练习又得躲开“恐怖区”。

尽管每一次挥动手臂,林奇还得分析着去向、用力、角度,对他来说都是劳心劳力的事,但他都死死咬牙坚持着。

对着砧板切肉谁都会,但能够每一次切肉都在思考纹路,甚至事后还补充知识避免前人弯路的,则少之又少。

人类在作决策的时候,有两个判断系统,经验系统与分析系统。

经验系统自动运转,仿佛开着自动驾驶般,省去油门与刹车,占用精力很少。

分析系统则需要自身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理性进行分析,耗费精神大。

因而大多数情况下,经验系统为分析系统提供者“直觉”、“印象”、“意愿”、“态度”。

偏偏,人类或者说万物天生就是懒惰的生物。

天生倾向于省事。

林奇也清楚,他本能就是倾向于靠经验和个人直觉作判断,通过经验系统避开需要大脑费神费力思维的分析系统。

所以后来林奇一直刻意的进行“训练”。

并非说他下意识让自己多思考不依赖经验,反而是训练他的“经验系统”,通过无数次的“分析”来训练出真正接近全面的“经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