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转眼就来到了周末。
这一周,对于整个红星研究所来说,都是充满了激情与奋斗的一周。
自从上次聚餐,陈宇凡许下了“项目成功就亲自下厨”的承诺之后。
这群年轻的技术员们,就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全都爆发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工作热情,甚至可以说是在“用命去搞科学研究。
这种努力的劲头,看得陈宇凡都感叹。
每天天不亮,研究所的灯就已经亮起。
深夜十一点多了,实验室里依旧是人声鼎沸,讨论声不绝于耳。
吃饭?
随便对付两口就行。
睡觉?
一天睡五个小时足够了!
剩下的时间,全部投入到“红星一号”电风扇的伟大事业当中去!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早日攻克难关,吃到陈所长亲手做的庆功宴!
不过,这个项目涉及到的课题实在是太多,也太复杂了。
直流无刷电机、空气动力学扇叶、新型磁性材料、精密发条定时器......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足以让一个成熟的工程师团队研究个几年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这些研究项目放在国际上去,也算得上是绝对的前沿研究了,没有人敢说绝对能够弄懂。
更何况......
现在研究所里的,还都是一群刚刚走出校门,实践经验几乎为零的大学毕业生。
正常来说,想靠他们把这个项目做出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是。
有陈宇凡在,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就像是整个项目的大脑和定海神针。
所有的核心技术方向,所有的理论框架,所有的关键难题......
都由陈宇凡一个人牢牢把控。
他给电机组指明了“反电动势无传感器”的道路。
他给机械组画出了“扭曲翼型扇叶”的设计图。
他给材料组提供了“稀土永磁”的研究思路。
他给仪器组讲解了“双金属片温差形变”的定时原理。
这些技术员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陈宇凡划定好的框架内,进行具体的计算、实验、记录数据、以及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