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价值连城!2500根小黄鱼都买不到!

在看到了第一幅画后。

陈宇凡对竹筒里的第二幅作品,也更加期待了。

或许在李怀德自己看来,他送的礼物中最重要的是那些金条,因为它们是最值钱的。

但在陈宇凡眼里......金条虽然值钱,但他根本不缺钱,对这些身外之物也没太大的兴趣。

可这些画作不同,这是有极大纪念意义的。

陈宇凡对这些东西颇有兴趣,觉得比单纯的金子珍贵的多。

更何况......单纯从价值上而言,齐白石老先生的那一幅画,也远比二十根小黄鱼更值钱的多。

这第二幅画.......会是什么呢?

会不会是更大的惊喜?

陈宇凡将桌上的《竹圃晴岚》小心翼翼地重新卷好,放回了竹筒。

然后,他拿起了第二幅画。

陈宇凡缓缓将这第二幅画的画轴,在桌上徐徐展开。

当这第二幅画的全貌,也展现在两人眼前的时候。

就连见多识广的陈宇凡,都忍不住的小小诧异了一下。

依然是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

不过......这一幅比刚才那一幅的名气更大,也更为珍贵!

最直观的区别就是,这幅画很大!

画卷完全展开之后,几乎占据了整个八仙桌的桌面。

这画得有六尺长!

陈宇凡目测了一下,尺寸是一百八十厘米长,四十七厘米宽。

这么大的尺寸,已经算是巨幅了。

这种巨幅画作足够大气,也可以让画家在上面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构图。

再说到画作的内容之中。

在幅画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座色泽鲜艳的远山,随后便是一两处书屋庭院的角落。

几片巨大而又舒展的芭蕉叶,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也将这两处书屋浅浅遮盖。这些叶子画的是水墨淋漓,浓淡相宜,充满了生命力。

整幅画的意境清幽、雅致,充满了文人气息,充分表现出了齐白石老先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理念!

这幅画,名叫《芭蕉书屋图》!

在画卷的顶端还有一段题跋,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陈宇凡凑近了,轻声念了出来。

“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

“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已收入借山图矣。齐璜并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