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盛怒

檀郎 海青拿天鹅 4254 字 2022-09-06

自从上次从宫里回来,我就一直在想,长公主什么时候会将与南阳公主定婚之事告知公子。

但第二日,我就去了淮阴侯府。

其实我一直努力不去想这件事,那毕竟对我而言一点也不愉快。并且天杀的,我的理智告诉我,公子娶南阳公主是对的。

青玄走后,我仰头躺在褥子上,望着房梁发愣。

我知道此事对于公子而言,乃是有利无弊。但知道是一回事,道理是一回事,而心底的思绪,则又是另一回事。

那时,我还曾肖想过将来。

我在乡下待腻了,总会回雒阳来看看,到那时,我兴许会忍不住去看公子。他那般贵人,桓府之外的寻常人其实很难见到,抓着贵胄们到乡野中踏青秋游之类的机会,或许能远远看上一眼。那时,我大概会看到公子骑在马上,而他的身旁,是一辆华美无匹的马车,南阳公主坐在里面,撩起车帏,与他相视一笑。

或许,她旁边还会坐着一个小公子或者小闺秀,面容与公子有几分相似。

公子经过人群时,总是目不斜视,而我,只能站在一众倾慕者之中,远远地望着……

我想着这些的时候,仿佛置身那情境之中,心底生出一股浓浓的惆怅来。并且无比痛恨我当年干的蠢事。我要是没有答应族叔没有离开淮南就好了。那样,我就不会遇见他,我可以无忧无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会为这些备受折磨……

不想公子竟是公子推拒了。

为何?

心头催得慌,我『摸』『摸』额头,仿佛又在发热了……

公子与南阳公主的婚事乃是计策的一部分,如今受了阻碍,我一直想着长公主什么时候会来找我。

如我所料,午后,一个女官来到,让我到堂上去一趟。

“听说你病了,我事务繁忙,也未来得及去看一看。”见礼后,她看着我,神『色』和蔼,“现下可是好些了?”

我谦恭地答道:“今日已经大好,劳公主挂心,奴婢惭愧。”

长公主笑了笑:“你是我府中的人,何言挂不挂心。”说罢,她叹了一声,“为了那昨日之事,我方才入了宫去,已经禀报了太后和皇后,皇后下令严加追查,待捉拿到那主使之人,必严加问罪。”

我说:“如此,想来不久便可破案?”

“破案?”长公主冷笑,“此案我自会去破,到时候一个也跑不了。”

我知道她的意思。

皇后这般承诺,不过表个态。恐怕包括长公主在内,谁也没有当真。庞逢虽行事跋扈,但说到底,背后的人就是她。当然,这行刺之事乃是出于意气,幼稚且卤莽,皇后又有意拉拢长公主,未必与她有关。但就算此事真的是庞逢一人做下,皇后查出来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霓生,”长公主道,“元初不愿答应婚事,如何是好?”

到底是说到了这事。

我说:“奴婢那时不在府中,不知公子推拒时,是何缘由。”

“他说他年纪尚轻不想考虑成家之事,又说这是中宫的阴谋,我等一旦答应,便成了攀附『奸』佞之人,将来必要遭人诟病。”说罢,她叹口气,“元初脾气你还不晓么?他想做和不想做的事,都能扯出长篇大论来。”

我说:“公子所言,亦非全然无所道理。”

长公主讶然:“哦?”

我说:“公主可知,原中书令吉褒,已经升任了太子詹事,今日便往东宫赴任?”

长公主颔首:“知晓。”

我说:“加上昨日散骑省一行遇袭之事,奴婢以为,皇后动手已在不远。”

长公主道:“这我亦有所感,只是不知她要如何动手?”

我说:“此事,当与梁王脱不开干系。”

“梁王?”长公主讶道,“他做了什么?”

我说:“吉褒任太子詹事,是梁王举荐。废立之事,必与梁王脱不开干系。而促成皇后下手的,恐怕也是梁王。”

长公主一惊:“你先前不是说梁王可为宗室出头,如今他竟又是要助纣为虐?”

我说:“公主怎知,梁王促成皇后下手,便是要助纣为虐?”

长公主不解:“怎讲?”

我说:“先帝的诸皇子之中,梁王的年纪仅次于圣上,若其大权在握,自是可行伊尹周公之事。不过以公主对梁王了解,再观其夙日行径,梁王可似伊尹周公?”

长公主主了然。

“凭他,也想争位?”她冷笑。

我说:“梁王的三个儿子皆在北军担任要职,右卫将军许秀是梁王亲故,与梁王一向甚善。不仅如此,新任的右卫殿中将军陈复,早已为梁王所笼络。虽庾茂对皇后忠心耿耿,但一旦梁王召集内外之兵突袭,庾茂亦只能受死。梁王经营宗室已久,皇后倒荀时,便曾借助梁王之力召集藩王之兵,威胁雒阳。”

长公主道:“那些宗室亦各怀鬼胎,总会拥护他?”

“会不会拥护他继位,乃是日后之事。”我说,“拥护他倒皇后,却无甚妨碍。”

长公主沉『吟』:“这便是你先前所言的宗室『乱』象。”

我说:“正是。不过只要圣上可自行主事,有豫章王兵马护驾,这些皆不过是闹剧。”

长公主道:“如此,事不宜迟。我等须得抓紧将圣上带出宫城,不知该带往何处。”

我说:“雒阳东南二十里外的明秀宫,乃高祖所建,临近雒水,风光秀美,甚宜居住。往年帝后皆甚爱此行宫,每逢寒暑清闲之时,皆往明秀宫。”

“明秀宫?”长公主摇头,“明秀宫四周皆是平缓之地,无险要可守。就算有赵王兵马,若诸侯王或皇后来犯,只怕也守不得多时。”

我笑了笑,道:“长公主此言甚是,只是去明秀宫的并非圣上,而是皇后。”

长公主一惊:“怎讲?”

我说,“昨夜奴婢在昏『迷』中,遇见了先人驾临。他告知奴婢,近日萤火守心,天机有变,须反其道而行之。而梁王既然要对皇后动手,皇后那边,则大可交由梁王去对付。圣上稳居宫城,有豫章王兵马拱卫,可高枕无忧。如此一来,太后亦在梁王护卫之中,公主可安心。”

长公主没有说话,皱着眉思索,目光灼灼。

“如此说来,我等大计都在豫章王手中。”好一会,她说。

“还有秦王。”我说,“只要圣上顺利主事,无论豫章王还是秦王,皆不足为患。若蔡太医的『药』对圣上无用,那么无论是豫章王、梁王还是诸侯,在秦王面前都不会死撑。奴婢先前所言上下二策,仍相辅相成,并无变化。”

长公主看着我,好一会,点了点头。

“可如何让皇后去明秀宫?”

我说“皇后会去,时机就在不远。”

“哦?”长公主问,“何时?”

我说:“此乃天机,不可明言。不过时机一旦来临,皇后必然也要对皇太孙动手,那么中宫党羽便离覆灭不远。而公主若此时答应皇后提的婚事,不久之后定然要因此落人口实,确是不好。皇后提亲,不过是急于为废立之事寻求支持。所谓欲擒故纵,公主不若吊着,皇后必还会向公主示以更多好处。”

长公主犹豫了一下,道:“那南阳公主……”

“只要公主成事,为公子安排什么亲事不可得?而若皇后得势,将来便是悔婚,也不过她一句话。”我说,“公主与其『操』心南阳公主,不如加紧联络秦王和豫章王。奴婢这两日不在府中,不知蔡太医那『药』如何了?”

“那『药』已经做好,”长公主道,“只是还要试『药』,须得再过几日。”

我哂然。长公主果然狠,那些都是毒物,为了给皇帝铺路,她倒是想得周全。

“宁寿县主昨日来赏花,告知我豫章王已暗中调集人马,可为圣上呼应。”长公主道,“至于秦王,今晨我入宫时,董贵嫔说她兄长都安乡侯董禄已经往辽东传书,只是未说有几分把握。”

我了然。听说秦王有专人养信鸽传书,想来他那边的消息也不会等太久。

“秦王乃精明之人,审时度势之事,他自会有主意。”我说,“还有一事,公主须早做准备。”

“何事?”长公主问道。

我说:“蔡太医要医治圣上,则须得入宫。奴婢听子泉公子说,圣上寝宫之中,有太医署的医官每日轮值。蔡太医曾在太医署任职多年,音容相貌,恐怕同僚皆已熟悉,须得想办法将寝殿中的医官调开才是。”

长公主道:“你可有对策?”

我在太极宫中无甚消息来源,自是无从安排,此事交由长公主去做更好。

“想来此乃关乎圣上切身之事,奴婢先人无从示下,而奴婢试图卜问,卦象亦『乱』而无解。”

长公主想了想,道:“此事当有办法。太极宫宫正潘寔与圣上面前侍奉的内侍杜良,皆圣上做太子时就跟随多年的老人,可托付信赖。我会与子泉商议此事,让他着手安排。”

桓镶那样的人,只要他愿意,什么人都能打上交道,呼兄唤弟。此事交与他,倒是妥当,也正好免得他老来找我。

“如此,当是最好。”我说。

长公主看着我,忽而道:“霓生,你曾说过此事完毕之后,若要清除罪孽,唯有将你放归,由你承担罪孽方可得免,是么?”

我心底一动,望着她,道:“正是。”

长公主莞尔,从旁边的案上拿起两张纸,递给我:“你可看一看,这是何物。”

我将那纸接过来看,心头一震。

其中一张,正是当年雒阳尚方将我卖给桓府时,出具的卖券。而另一张,则是一张新的籍书,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我的生辰名姓和来历,并写明将我放奴,并非不是庶人,而是归良。

“公主,”我心中大喜,面『色』却是一变,“这……”

“这是你的籍书。”长公主不紧不慢道,“我说过,你只要对桓府忠心,桓府亦不会亏待与你。待得一切事毕之后,你大可带着这籍书离开。你放心,到时候除了这籍书,我还另外有赏。听闻你此番卜得了凶事,去了景明寺桥护卫元初。虽未帮上大忙,但你忠心可嘉,除了籍书,我再另赐你十金,足够你日后回乡去,过上殷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