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 章 战略(上)

北方,北军大营。

北军统帅袁焕,刚刚送走了一位神秘客人。袁焕随即便召来何刚、孙阳等得力手下入大帐议事。

等人到齐之后,袁焕严肃的道:“自新皇登基,外面纷纷扰扰、沸沸扬扬,各种各样的消息也传得没边没际的,甚至咱们军中也是人心不定,本帅深以为忧。”

自杨豪登基,便第一时间对军方系统进行了洗牌。虽然基本上都是针对京城禁军的动作多一点的。可是,毕竟是在一个系统内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大的震动终究会把涟漪推向其它的地方的。而作为人朝战斗力最强的北军,自然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的。这其中,陈庆之大元帅的殒命,无疑是最大的冲击波。虽然朝廷对这件事情做了定性,将其全部归罪于汪直的反叛。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在一片疑窦丛生中,对此事的怀疑也从军方高层逐渐的向中下层一直蔓延开来。

这件事情本身的确也是太过牵强了:一个太监竟然敢对军方第一人下死手?这不是作死吗?他到底图啥啊?这事儿很难不令人起疑。只是,毕竟隔着京城几千里,谁也不知道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而事情的发展太快了,陈大元帅死后没多久,宁王杨豪便登基为帝了。木已成舟,又能怎样呢?要说悲伤愤怒的情绪,袁焕绝不比任何人少。他和陈庆之,是战友、是兄弟,也因为有陈庆之在大后方稳着,袁焕才能心无旁骛地镇守北方。几十年来,其实分隔两地,真正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肝胆相照。他们也一直都没有忘记年轻的时候,便立下的志向:守护人族。

几年前,当老皇帝与唐家,为了火器之事,产生矛盾的时候,袁焕及陈庆之等人,对此自然是有着自己的是非判断的。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对此进行表态甚或站队。只因:大局为重。现如今,袁焕的心思也与当时一般无二。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一而再再而三地严令手下的兄弟,不许他们讨论这件事情。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北军或者人朝内部,不能乱。对于老兄弟的死,自然不能就这么算了,他一定要想办法查明一切。只不过,这绝对不能影响到北方的防务,这,是他心中的红线。

几年前,北境的战争,的确大大削弱了北境异族的实力。可是,对于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扔在这儿的袁焕来说,他很清楚的知道,对手的恢复能力,有多么的惊人。某种程度上,这种种族上的优势,近乎是无解的。这也是他长居北方,一刻也不敢放松的缘故,也是因此,他深深地知道,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最让袁焕惊喜的事情,无疑是张恪的出现。因为他和唐家,竟然不声不响的搞出了“火器”这一逆天的神器。这一热兵器的出现,让人族军队在面对到有着肉体上的先天优势的异族时,有了更容易、更有效地杀伤对方的能力。这无疑是划时代的,令双方攻守易形的巨大变化。火器,无疑成为了人族震慑异族的大杀器。也因为意识到了它的巨大价值,哪怕他们心里面更倾向于唐家,却也没有在当初老皇帝与唐家产生矛盾的时候,选择站队唐家。甚至他们明知道是唐龙宗师受委屈了,却还要反过来劝其向皇帝退让。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不影响火器的发展、不影响大局、不影响这一对人族有利的形势。

而在陈庆之的问题上,显然袁焕的态度也是一般无二的。不管是非对错如何,首先还是要以北方防务为重,其后,才能论及其它。袁焕强忍着个人的情绪,一直在努力的消解各种不利影响,一心一意要保障北军内部不受影响,继续专注于防卫北境异族,可谓苦心孤诣。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他的良苦用心的。指责袁焕:没有原则、没有担当、恋栈权位、纵容奸佞、胆小如鼠等等罪名的,大有人在。不过,袁焕仿佛没有听到这些谤语一般,依旧努力的在保持北军的防务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本帅不想争论这些事情,因为这改变不了什么。本帅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北方不能乱,那只有一个原因:守土有责。这一点,你们要时时刻刻记住,也要尽可能的约束好下面的兄弟。”

众将官对于这些三令五申的话,已经听过太多次了,对于袁统帅的良苦用心,也多少能够理解,可是……。

何刚看了一眼沉默的同僚,终究忍耐不了,咬了咬牙后,道:“大帅,要说打仗的事情,众兄弟,谁都不会含糊的。可是……,大元帅他……他死得冤啊!咱们……,未将的心里憋得慌啊!咱们当兵的,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便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了,那也是应有之义,没人会皱一下眉头的。可是,皇……,他这样子对陈大元帅,实在是让兄弟们心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