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而且就算不从长远去看,只看眼前的话。达延汗要是身体真的不好到遥遥欲坠的程度的话也会让北疆现如今的危局直接解开。因为达延汗不放心自己死在这里,一定会想要赶紧回草原。一是为了安排自己的后事,免得自己的儿孙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二则是为了此时玉门关之内的鞑靼大军。

要是达延汗死在了玉门关之内,鞑靼大军一定会大乱。要是那样的话,明军击溃没有头狼的草原狼群,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忧则是达延汗要是真的油尽灯枯了的话,他还逼迫地太紧。达延汗他会不会真的一了百了,任由洪水滔天。真的像是他说的那样,直接屠城来威胁他打开玉门关?

到了那时,达延汗拉着众人陪葬黄泉路上走一遭。但是死的却是大明的子民。

他不想看到那样血流成河的场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每个士兵参与到战争中,穿上这身军装的时候就已经心知肚明自己可能会有牺牲的那一天。军队保护的背后的百姓,他谢伯安着实不想踩着百姓的血液和白骨守住城池、歼灭敌军,从而来成就自己的威名。

那名声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层薄沙,轻轻一吹就四散。而那鲜红的血液,却会成为余生的梦魇。

自从那日平允安和杨一清两位巨头出来为任芳站台之后。京中的各股势力终于不像之前一样,只是零散的结合,打头阵的还是杨廷和的门人了。现在朝中的局势是支持任芳的占了大半,武勋基本上不说话。而那些以沈玉为首反对任芳的人的势力也在增长,只不过增长的势头并不猛烈。但是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他们没有关于首辅的人选推荐。

他们能够聚集在一起,本来就是他们自己没根没底、没有靠山。因此想通过媚上来获取政治资源。

而且他们本来就心思各异。根本不可能万众一心地去推举一个人。就算真的联合起来了,他们又能推举谁呢?

是推举谢棠、梁储,还是杨一清、楚恩波?

那怎么可能?!他们平白无故地怎么可能去为他人做嫁衣?

沈玉也不是没想过让他们推举自己,有这些人推举自己,再加上皇帝的支持,那么他也不是没有上位的可能。

但是答应他的人并不多。都是反对任芳的人,高位的都想做第二个沈玉,要不然谁来蹚这趟浑水?而那些低位的官员也是意见各有不同。因此此时他们这一帮人以沈玉为首,但是真正是沈玉铁杆的官员并不是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