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它们一样都是为了国家流下的鲜红血液。一寸山河一寸金,一寸山河一寸血。正是这些人的英勇不怯,舍身取义。才换来了和平,才保护了河山无忧。

葛云被鞑靼人砍头而死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眼角流下了一行热泪。他想到了很多,与鞑子的仇恨,对妹妹的挂心。最后一刻,他的脑海里浮现了赵栖断断续续大喊地那句“瓦剌万岁。”

或许,他们两个真正想要在死亡之前说的话,是一句“大明万岁!”可是赵栖不能说,他葛云也不能说。

天下太平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是重逾千斤。

第43章

弘治十三年正月初七, 鞑靼大营

“禀告大汗。”卜欢道。“明军有使者前来。”达延汗道:“让他进来。”

董千户站在门外,身后跟着几个小旗。等待着达延汗见他。

他怀里揣着史监军起草的和谈书,不动声色。

这时, 他听到鞑靼军营的一个卫士道:“宣大明使者觐见。”

董千户理了理衣摆, 大步走向王帐内部。

宣府

“我愿与国公同往。”谢棠在保国公的书房里眼睛清亮地对对方道。

“不行!这太危险了。”朱晖坚定地道。“你不能和我一起去参加和谈。万一中途鞑子翻脸怎么办?你爷爷和你干爷爷不杀了我?”

谢棠道:“国公爷尚能够以千金之躯前往谈判。棠不过一介白身, 草草书生而已。又怎么去不了了?再说……”

朱晖突然有些感兴趣。好奇地问道:“再说什么?”

谢棠道:“再说宣府之内,宣大总督郭大人,宣府知府孔大人都脱不开身。干爷爷花甲年纪。宣府文气不盛, 总督府属官多有武官。一时之间,国公爷哪里找的到合适的谈判官。棠虽年幼, 亦愿仿毛遂自荐典故。”

朱晖感到十分头疼。说实在的, 谢棠要不是谢迁的孙子, 史琳的干孙子。自己早就答应他了。城里那些文官他都认识,性子软弱的的确不少。唯一和他脾性的孔德怀还是一府长官,哪里可以离开宣府?可是自己哪里能让眼前这位小祖宗上战场?

“总兵大人。”谢棠突然严肃了不少。“我观察鞑靼军队这几天的动静。和谈成功的可能性百有八十,危险并不大。且, 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棠若是想做些事情,不是一辈子做词臣。总是会遇到风雨。人固有一死。若只是平淡庸碌保全己身, 那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大明将士可以为国为死士,棠亦为大明子民, 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