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零 特别战争债

“是,每包标签上的重量都是随便写的。我们交涉过几次,对方说了,他们很穷,没有称。”卢敏连连摇头,哭笑不得。

刘大双听了,也是心里暗暗叹口气。

那帮人自古以来就懒散惯了,有个大饼吃就满足了,没有谁会认真干活。

看来,为了保证正常生产,还是要咬着牙从山姆国进口。

“质量第一,这点不能马虎。”刘大双叮嘱了一句。

“刘长官,还有件事情比较麻烦,咱们的资金快见底了。这两年,换了不少古董字画回来,可不能当钱花呀!”卢敏的脸又拉长了。

这个,刘大双早就知道,欧洲各国把钱都打没了,他同意用古董字画换购靖安的货物。

那些古董字画,他已经请靖安大学的一些专家看过了。

许多专家都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一箱箱的古董,好多都是十几年前从华夏抢去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颐和园的宝贝。

也有许多是华夏一些人私下里售卖的,包括大清的遗老遗少,手里没银子了,就偷偷的变卖家里的古董字画。

说句实话,刘大双为华夏民族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些古董字画里有不少是珍品及孤品,代表着华夏文明的传承和成就。也是华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骄傲自豪了,白花花的银子却少了。

可进口国外的货物却需要银子,没有银子,人家可是一点货物都不会发的。

靖安银行行长丘海文,财政厅厅长孔万利都赶来了。

几个人闭上门,开了一天的会。

“发行特别战争债吧!”

这是刘大双做出的最后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