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八 移民与商品

比如302化学制品厂,设备改成机械化后,每天各种化学制品,首饰盒、香皂盒、眼镜架、纽扣、木梳、相框、镜柜等可以生产上万个,金刚漆产量也达到了日产十吨。

308油脂化工厂每天大豆油可产出二十吨,还有葵花籽油、蓖麻油及土耳其红油、雪花膏、蛤蜊油、香皂、肥皂等,满满的堆在仓库里等待运出。

秋天甜菜收割后,305食品厂新建的榨糖车间也开榨了。预计全部榨完可生产白糖一万三千吨。本地消费一部分外,其它的也急需运到市场上去销售。

孟远光和十几个小伙子也从天津回来了,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对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都已经很熟练,也见识了许多在靖安见识不到的东西,如大炮,轮船等。

最重要的是,在天津两年的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接受了很多新东西、新思想。

靖安的图书馆也不再冷冷清清了,每天总是有人进去读书。

这是刘大双最喜欢见到的,人的思想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还有一个让刘大双欣喜的是,各种小工厂、小作坊陆续开张了,不断填补着市场上的空缺。甚至街上的摊档也多了些以前没有的。

比如,修自行车的,修鞋的等等。

就连酿酒厂都新开了两家,人们也不再是只喝304酒厂的产品了,有了更多的选择。

关里的移民一直不停地涌入,靖安就像海绵一样,全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