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陈建邦一想也是,也就不说话了。

陈建邦走了以后,毛金兰收拾收拾,和隔壁黄大嫂一起上街上去买年货。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再过三天就是年了。仿佛一夜之间,年便来了一样,毛金兰有些恍惚。

黄大嫂把孩子放到个郑政委家让郑政委的媳妇儿帮忙看着,拿了票换了衣裳和毛金兰一起出门。

“一转眼就又到过年了,日子过得真快。”黄嫂子感叹。

“可不是,仿佛一下子就过年了一样。”

因为破四旧的原因,街上过年的气氛也不浓,毛金兰和黄嫂子到供销社领了粮食,再买了些海带肉和骨头便回了家。他们这边没有河,不产鱼,过年想吃鱼也吃不到。

到了家,毛金兰看厨房堆着的白菜和土豆也不多了,吃两天可以,但绝对吃不到年初五,毛金兰便进屋拿了一张糖票一张布票去了王李庄。

王李庄老太太家过年气氛要比家属院浓很多,大老远的,毛金兰便闻到了老太太家的传来的肉香,毛金兰敲了敲门:“李婶子。”

李老太太的大孙子从炕上的窗子看过来,认出了毛金兰,跑到堂屋对正在炖肉的李老太太道:“奶奶,家属院的那些婶子又来换东西了。”

李老太太把烧火棍放在一边,起来拍拍腿:“来的是家属院新来的那个姑娘吧?要是在家属院多呆了几年的,肯定都知道过年了就不往咱们家来了。”

“是,是她。”李老太太的孙子扶着李老太太出门。

李老太太把他推回屋里:“回屋去,别着凉了。你要是着凉了,我可没钱带你去看大夫。”

“奶奶,我身体好,没事儿的,我去吧,你在家等着。”

李老太太的孙子给毛金兰开了门,李老太太拿了油灯和毛金兰下了地窖。给毛金兰捡了土豆和白菜,又给毛金兰抓了一把晾在墙上的菜干。

“姑娘家里是哪儿的?”李老太太主动和毛金兰攀谈。

毛金兰受宠若惊,李老太太可从来不爱和人聊天,都是公事儿公办的:“我是西南的。”

“西南啊,是个好地方。”李老太太说完,便提着菜干率先出了地窖。

毛金兰扛着装满土豆和白菜的麻袋出了门,李老太太已经到了院子门哪儿等着她了。毛金兰接过她的手里的菜干,和她道别。

“李婶子,我走了,你也快回去吧。风太大了。”

李老太太朝她摆摆手:“快走吧。天又黑了,没准儿又要下雪呢。”

毛金兰哎了一声,回去了。

李老太太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自家路口了,这才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