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以后我们把白云山建成农庄,可以开展各种原生态体验项目,首要的就是得保证交通便利。”

桐桐的话提醒到张灵芝了,她忽然插话道:“最近果脯体验的活动做不动了,那天我听小杨说,很多人反映咱们这儿交通不便,来一次翻山越岭怪辛苦……”

光两个小时山路就走得精疲力尽,哪还有精力体验这体验那?只恨不得能就地躺倒。

难怪大伯每次用摩托车送客人出村,人都额外多付他五块钱。

他们从小到大走习惯了不觉着难,可城里人受不了啊,刚开始可能碍于杨乔顺和林雨桐的面子,过了那新鲜劲儿,很少有勇气再来第二次。

“那等路挖出来,果子都落地了。”乔大花颇为着急,“挖路的事儿以后再说,现在先把肥追上。”

大家只能无奈应下,沈浪却忽然道:“我认识一位老师,他手里的工具我们可能用得上。”

大家忙问是什么工具,他又只说先试试看。

大家也只当他是为大伯分忧说的安慰话,哪成想第二天一大早,他摩托车带着几个工人进村了。

“郭老师,这位就是我给您说过的林大伯,这是林家奶奶。”沈浪从后座搀下一位老师,黑边框眼镜,土灰色上衣,黑色布鞋,一看就是朴实的老知识分子。

乔大花母子俩拘束极了,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嘴里弱弱的叫着“郭老师”。

郭老也不跟他们客气,单刀直入,指着白云山问:“你们要挖的就是这座山?”不待他们回答,自顾自走到山脚,从随身工具箱里掏出钢卷尺和记号笔,开始测量起来。

有工人扛来几个大纸箱子,村民们都围上来,七嘴八舌问大伯家是不是又要干啥大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