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迅最后一次见到吴羽策。

行刑的日子定在了五月。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台北的春季其实是非常的温暖而潮湿。在这个春天的尾巴上,万物生发,一派郁郁之景。吴羽策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那吹过面颊的、仍旧带着咸涩的风都变得温暖而柔和,像是最深情的、来自情人的亲吻,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他还记得上一个春天,在战争结束的曙光终于得见的那个春天,他们曾经半是戏言半是憧憬的谈论过的战后的日子。如今战争结束了,过往的那些灰暗的、惨痛的日子都应该被掩埋在历史里,都应该被人们给遗忘,去迎接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春天。只要能够做到这样,就算自己等不到下一个春天,那又如何呢?

他甚至可以想见此刻的李轩,住在他们曾经说过的那样的房子里读书写字,抽空去给他们都喜欢的那种花浇一点水,然后在如同今日这样的阳光和美的日子里,将它搬到院子里抑或是窗台上晒晒太阳。

这样就足够了。

吴羽策没有理会一旁行刑的人那种古怪的眼神,慢慢的,像是自娱自乐一样的唱起了那一段他曾经在西安大院里头,在永和楼里头唱了无数遍的戏,“……大王啊,此番出战,倘能闯出重围,请退往江东,再图复兴楚国,拯救黎民。妾妃若是同行,岂不牵累大王杀敌?也罢!愿以君王腰间宝剑,自刎于君前……”

枪声,响起——

第十四章 番外四 孤舟

孤舟——

《喻文州先生回忆录》·节选

我与李轩先生初次见面,应是在一九四二年。

那是在一个私人性质的酒会上,来宾大多是商界和政界的中流砥柱。当时蓝雨报社正在蒸蒸日上的时候,我作为主编也有幸得到邀请前去赴宴。李轩先生是当年商界的青年才俊,自然也在来宾之列,他听闻我是蓝雨的主编,似乎对报社颇有兴趣,前来找我攀谈,竟也十分谈得来。那个时候他才不过二十六岁,是一个非常温文尔雅又幽默风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