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这件事确实不能怪你。

永平帝说,好了,你退下吧,此事休要再提。

刘景大喜过望。

他连忙告辞,眉开眼笑从勤政殿出来,狠狠松了一口气。

待到三皇子退下之后,永平帝坐在龙案后,脸上已然满是失望与疲惫之色。

大太监见永平帝脸色不佳,上前低声劝道:陛下千万保重龙体。

失了的民心,再难回来。

永平帝当下闭一闭眼,长叹一气,这样的道理,老三是不可能懂了。

五殿下却是难得清醒。

大太监观察着永平帝的表情,谨慎出声,没有想到五殿下有这等格局。

永平帝抿唇,没有多说什么。

大太监识趣噤声,永平帝兀自坐得一会儿,吩咐:去请谢道长过来。

南方生乱的消息,虽然有意压制,但官员亲属之间也有不少人知道。

宋嘉月同样晓得这件事情。

只是没有预料到最后仍是变成这个样子。

当年三皇子的一番举措,她以为当真能够安置好那些流民。

俞景行近来可以说忙得脚不沾地。

他又在办案,负责审问当年安置流民的那些官员。

这些官员一大半是三皇子的人,当初互相勾连,如今互相推诿。他们仿佛商量好一般,集体将责任推到几个小官员的身上,同时那几个小官员也供认不讳。

这里面显然是有猫腻。

最大的问题在于怎么撬开这些人的嘴。

也没有僵持太久。

在俞景行不停设陷逼得其中一个官员说出实话后,再审问起来变得容易许多。

南方常常有消息传回邺京。

大多数流民虽然与经过训练的士兵有差距,但许多人宁可拼命,加上还有一批人煽风点火,鼓动这些人殊死一搏,刘策等人在镇压□□的时候,多少费了力气。

除去领头的王全,另外有一批王全的左右臂膀被抓获。

镇压过□□才真正开始安置流民。

由于这些流民里面可能混藏遗漏的居心叵测之人,他们须得仔细甄别,这也导致安抚工作进行得不够顺利。一众官员滞留南方,迟迟不能回邺京复命。

俞景行这边的案件审理则要顺利不少。

不过两个月时间,该收集的证据和供词都收集得差不多,到了定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