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顿一顿,宋嘉月声音稍微低下去道,我恰恰是看中他这一点吧。

作者有话要说:差不多三十万字了~本章评论发小红包,谢谢大家的支持!

么么哒!晚安!

第93章 受用

交浅言深似乎是大忌。

宋嘉月觉得自己说得有一些过头,便也到此为止。

另一边。

俞景行跟着罗承宗到他的书房。

这处书房如同整座宅院一般的简单,不过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书架上一排排书册子整齐排列,书案上的笔架、宣纸、书籍、砚台、笔洗等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罗承宗绕到书案后面,他略略翻找,又从案上一角的一摞纸张里抽出几张,递给俞景行。那是属于一份卷宗里的部分记录,这桩案子,俞景行也知道。

等结案的时候,又会有官员被革职。罗承宗说,这几年的时间,周相失去太多臂膀,今年的会试,陛下选择他做主考,他恐怕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即使周相觉察到永平帝对他猜忌和忌惮,他在这个时候大概依然会借机拉拢一批人为自己所用。这是罗承宗对周相的看法和猜测,又或者应该说是私心的判断。

却也未必。

俞景行道,说不定反而会比往日做得更加公正一些。

他大约已经注意到,陛下不单单是针对谁。这一次,既然陛下命他主考,而他也接受了,明面上多半会做得周道,不会轻易让人抓住任何的把柄。

周相做主考是既成的事实。

皇帝陛下的用意自然不是特地给周相开方便之门。

虽说周相可能会对现在的形势着急,但再着急也不见得会明知是错非要做,毕竟远没有被逼到绝路上,需要这样慌不择路。何况,正因为着急,反而更不应该。

纵然周相会有拉拢这批新的学子的想法,想让他们帮自己做事,却不会不明白等他们能说得上话,是需要时间的。他现在未必能有那么多的时间。

此番不少年轻官员得到提拔,在这件事情上,风险肯定比往常大许多。

陛下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却也不敢下定论。

俞景行斟酌道,万一周相糊涂一时便说不好如何。

罗承宗年纪比俞景行要大上一轮。

尽管如此,面对不同意自己看法的俞景行,他并没有表现出不愉快。

罗承宗是认可永平帝的。

但他不看好大皇子,也不看好三皇子,因而没有心思支持他们其中的谁。

五皇子和六皇子平素更看不出来有多少优秀之处。

事实上,倒不见得必须得多优秀才行。

能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懂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愿意诚恳改正自身的不足至少可以稳固朝纲,可是罗承宗觉得自己没有从皇子们身上看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