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起初各诸侯还能听命于天子,按期缴纳税金贡品,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的实力越来越大,天子失去了统治力,甚至连税收都要看诸侯脸色,没钱更不要提养兵,无兵权在握,天子便成了摆设,再无实权。

鉴于秦楚初期分封制的失败,秦淏立国后首先取消诸侯分封,推行郡县制度,设立各级官员管理地方,并派兵驻守,自己牢牢把握兵权,以此巩固中央集权。第二步就是如何治理因长期的战乱而荒废的国家,当时百姓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赋税收入堪忧,这也是为何秦淏选择和亲,也不愿再见纷争,只有休养生息才能让秦楚恢复繁茂,才有能力去实现统一。

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秦淏推行户籍管理政策,让各地官员将人口登记造册,再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让流离失所的农民有地可耕,初期收成不好,秦淏也适当减租,让百姓先填饱肚子,待田地恢复开垦,再制定有效的税赋,让农民jiāo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秦淏的政策卓有成效,建成十年时,国库和粮仓便由负转增,人口也逐渐增长,秦楚逐渐恢复欣欣向荣之气。可没有了分封王吞并土地,地方却出现了财主勾结官僚,利用各种手段向农民夺取农田,这土地兼并之风曾一度十分猖獗,秦淏并没有放任这种行为,执政时期一向使用怀柔政策的秦淏,在那次打击土绅官员一事上表现出的杀伐果断,是让人害怕的,可以说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百里。

杀一儆百确实遏制了土地兼并的风气,却并没有根治,在秦言登基之后这种qiáng占土地的风气又有了反复的迹象,秦言深知只靠打压恐怕很难彻底杜绝这种风气,只有建立更有效的政策,立国首先要保证国库和粮食,如果这个都保证不了,还谈何统一百越,开疆扩土。

秦言根据秦淏制定的税收政策,反复思考,认为按人头征税,会导致地财主疯狂的兼并土地,偷税避税,压迫百姓。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征税政策,他要求各地官员查清各处地的田亩数,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以田亩数均摊税负,并要求官绅一体纳粮纳税。

新的税赋政策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可想要推行又谈何容易,各地官员本身就和地主有所勾结,中饱私囊,推行了新政,最先不同意的便是这些官僚地主,即便朝中大臣对于新政赞不绝口,可是推行到地方却阻碍重重。

早朝之上户部尚书林仲安又在抱怨地方官员的不配合,年初就已经下达指令,让地方官员清点良田,并上报田亩数,可是半年多了,就没有一个地方官员呈上来过,只要去问就是地大物博一时难以统一衡量等推托之词。林仲安为此不知道操了多少心,白了多少头发。

林仲安是在刘贵妃之乱后,被秦淏提拔起来的新派官员,为人刚正,在新政制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新政推行,秦言特别让户部尚书林仲安主导推行,面对秦淏和秦言的两代君王的倚重,林仲安却迟迟不能将新政推行,实在汗颜,觉得愧对秦言。

“孔夫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朕一直以此为戒,以德政治国,认为君正则官正,官正则民正,民正则四方正,朕一直以匡扶社稷,开疆扩土为己任,可承载朕之决心的便是民,可现今百姓无地可耕,民无食物果腹,生活潦倒,朕又谈何匡扶社稷?开疆扩土?这错又在谁?”

众人听了这话,跪了一地请罪,此罪在官,虽然现在土地兼并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但远不及秦言所说的严重,可百官知道秦言要根治土地兼并的决心,要将新政推行到底,自然不敢反驳,只当现下就是这般严重,在不治便是社稷之危。

“既然德政不能匡扶人心,那朕只能另择他法,林大人听命。”

林仲安此刻已和众臣俯首跪地请罪,听到秦言呼唤,便抬头扶手接令,

“朕令林仲安为监察使,监察各地官员推行新政,御前统领云岚随行,持天子剑,协助林大人行事。”

这句持天子剑可是真的让人吓破了胆,当年秦淏处置土地兼并之事的血流成河,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起初各地官员大概觉得山高皇帝远,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到头了反倒是真金白银更实在,所以一时昏了头,和乡绅勾结中饱私囊。

当新政的指令下来,想着虽然现在土地兼并有了复起之事,可终究并没有影响税收,便以各种理由拖延,想着到了上税的时候多jiāo些税也就搪塞过去了,哪里想到这皇帝和他父亲一样,对于农田管理竟然都是这么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