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回到家,苏茵在日历簿上写写画画,将明天的日程安排给添了上去,想了想又往后翻,在四月的一天做了个五角星标记。</p>

顾承安将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正见到老丈人从外头回来,手里拎着个信封。</p>

“爸,收租去了”</p>

“是啊,又到日子了。”当年苏建强掏钱买下来的四合院私人租了出去,里头住着五户人家,每个月收租也有个四十多块钱。</p>

大前年和前年,顾承安通过在房管局的关系又打听到有四合院要出售,最后他和老丈人分别出资各自再买了一座四合院,这时候四合院的价格已经涨到四千往上了,同样也租了出去。</p>

又经过这两年,京市的房屋出租和售卖价格持续上涨。</p>

三人现在居住的四合院是顾承安当年以三千三百块买下来的,如今市场价已经超过五千,老丈人和女婿眼光不错,都感慨房价涨价速度快,过去入手的价格现在看来当真是划算。</p>

苏茵在旁边默默听着,想起书里提及的京市后来动辄上十来万一平的房价,对比现在五千多,还有巨大的可怕的上涨空间呢。</p>

苏建强收好收租的钱,用作平时家里买菜和交水电的费用,他身价不菲,如今手头管着的钱却在一百左右,乐得个轻松自在。</p>

“明儿你们是要去友谊商店买东西”</p>

他瞄到日历簿上闺女娟秀的字迹,上头一行写着友谊商店,承慧,毕业礼物,下头一行写着爷爷看病,简医生,采访。</p>

“是。”苏茵正去翻屋里藏着的行李箱,里面装着当年苏建强带回来的美元。</p>

一箱的美元用了几沓缺口,主要是用于买四合院和添置稀缺的家电。</p>

“你们知道现在一美元能换多少钱了吗我昨天听到吓一跳。”三年多以前苏建强回国时,便让闺女用美元换过钱,也换过外汇券,那时候一美元能换一块五毛七分钱。</p>

顾承安和苏建强都捧场,好奇问她“多少了”</p>

“五块多”</p>

苏茵数出五张美元,一共五百的面值,到时候便能换两千五百多的外汇券,当真是放着放着就升值了,让人觉得不真实。</p>

“明天正好去看看冰箱,听说用起来很方便。”</p>

第一天一早,一家人吃了早饭便出发,往友谊商店去。</p>

友谊商店的生意随着这几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也越发红火,不少人偷摸从倒爷手中高价买来外汇券,就为了能不要难攒的票据,直接花钱买商品。</p>

苏茵是注意到同事最近在采访外国品牌新进入国内销售的冰箱来了兴趣,自家现在条件好上许多,能用起来也不赖。</p>

友谊商店装修得金碧辉煌,四面都是漂亮的金灿灿的铜镜一般闪着光,各类进口商品一一陈列,像是昂首挺胸般展示着自己的傲人身价。</p>

“这冰箱上头还写的洋文。”顾承安认识几个洋文,主要还是收音机上的词汇,他找自己媳妇儿这个大学生学的,多过过脑子</p>

便记了下来。</p>

“我看看”苏茵虽说是中文系的,可也蹭过外文系的课,大家讲究的是一个多方位发展,“翻译过来大概是德容牌冰箱,制冷恒温,存储空间大”</p>

顾承安看着自己媳妇儿将一溜洋文翻译出来,那番自信又随意的样子,像是闪着金光般。</p>

“你这中文系的怎么洋文水平还这么好。”</p>

“我厉害呗”苏茵冲他眨眨眼,清浅一笑。</p>

不过,要说这个家里谁洋文最厉害,还不是苏茵,是苏建强</p>

他当年在国外沉浮多年,做生意打交道的人多,客户又基本是外国人,不仅主流的英文俄文,就连德文法文意大利文都能来上几句。</p>

友谊商店里最多的其实是外国客人,毕竟能拥有外汇券的国人不多,就连这里的售货员都得要求会讲洋文,基本是英文为主,另外还有会俄文的。</p>

要是遇到其他国家还不讲英文的就有些难办,这不,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到展卖巧克力的柜台前,叽里呱啦说着听不懂的话,售货员试图用英文与之沟通,结果两人鸡同鸭讲,场面一时有些滑稽。</p>

苏建强上前一步,张口却是一通流利的外文,与那个几个外国人沟通上,几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终于找到了能听懂自己话的知音,立马喜笑颜开。</p>

“同志,谢谢你啊。”友谊商店一向眼高于顶的售货员连连冲他道谢。</p>

“不用,他们说的是德语,不过刚来咱们这儿,翻译还没到,这才闹了问题。”苏建强指指那一摞巧克力,“他们问有没有好时牌的。”</p>

“哦,有的,今天刚到货,马上就要摆上去。”</p>

顾承安和苏茵在一旁听着,只觉得老丈人父亲的身姿又伟岸了一些,真是挺厉害。</p>

苏建强替双方传达了意思,见那几个外国人点名要,便也跟过去瞧瞧,抬手冲闺女招手“茵茵,你也尝尝这个,那几个德国人都喜欢吃,肯定好吃。”</p>

苏茵接过父亲递来的两盒巧克力,看着上头大大的英文,似乎已经感受到</p>

了一阵甜意。</p>

“那干脆给承慧也带一盒。”</p>

顾承安以前尝过巧克力,还是托人从港城带的,甜,比这边的糖还甜,不过那甜又有些特别,非常浓郁,总之有些奇特。</p>

“承慧那丫头肯定喜欢。”他帮忙拿着巧克力。</p>

家里又添了冰箱,一台浅绿色面门的单开门冰箱,分为两区。上头是冷冻室,大概三十公分高,主要是冻肉的,现在才一月底,京市天气冷,仿佛是天然的冰箱,可等到了盛夏,天气炎热,食物易坏,冰箱的好处就来了。</p>

苏茵四处摸了摸,有些激动“那咱们还能冻冰棍”</p>

顾承安一笑“是能冻,等天儿热了就多买点冰棍回来冻着,想吃的时候不用出去大老远买。”</p>

“好。”苏茵眉眼一弯,可看得苏建强心里一酸。</p>

他印象里的闺女小时候就馋冰棍,当年他回去探亲给闺女带了一根冰棍,几乎没什么味</p>

道,从镇上揣到家里就快化成水了,小丫头还吮吸着冰棍棒舍不得撒开手,毕竟这是小苏茵第一次吃上冰棍。</p>

冰箱下头是冷藏室,面积宽敞许多,高度也近一米,冷藏室的门上有放鸡蛋的格子,里头还有分开的格子间,能分门别类放菜。</p>

“不愧是花了两千多的玩意儿。”苏建强满意地拍了拍冰箱顶。</p>

吃了午饭,苏茵便和顾承安带上巧克力出发了,叫上顾承慧一块儿送爷爷去中医院找简医生看看身体。</p>

过去几年,一直是简医生在替顾家人和苏家人料理身体,时常把脉问诊,他医术高明,等政策恢复后,即使被请去帮忙培养中医人才也没忘了旧情。</p>

顾老爷子哪里喜欢去看病,要说找简医生下下象棋还成,看病就算了。可他被三个小辈架着,连哄带骗地忽悠了过去。</p>

只一点,他不去医院去了医院,过往那些打仗时生离死别的场景便回闪,让人难受。</p>

“放心,爷爷,咱们去简医生家里,他今天难得休息。”</p>

简医生如今依旧独自居住在租来的小院里,侄儿和侄媳妇接了他几回,他也不愿意回去,多年的受苦受经历,还是让这个老头子留下些不可磨灭的阴影,更喜欢独居,只小辈来送饭还是收下。</p>

把完脉,他嘱咐几句,便埋头开起药方。</p>

“小简哪,你现在可忙是不”老爷子看着简医生在纸上开药,顺便问一句,“什么时候来我家里,咱们杀两盘。”</p>

“老爷子,我可忙,你是退休了,我还得忙着看病还得去上课。”</p>

过去十年的运动,太多中医人才遭到针对,如今这方面人才紧缺,可不得好好培养。</p>

“年轻人,是得拼点。”</p>

简医生看着自己人到中年的模样,听着顾老爷子的一句年轻人,着实不太适应。</p>

看完病,顾承安去买药,苏茵便趁机提了采访的事,她知道简医生的性子兴许不愿意接受采访,可总得试试。</p>

果不其然,简医生大手一挥,直接拒绝“算了,我一糟老头子接受什么采访。”</p>

他如今贵为中医院首席主任,又是中医药大学的特聘教授和教导主任,也还是过去的一副落魄样,穿得破破旧旧,胡子拉碴,与大家印象里光鲜的医生与教师形象严重不符。之前在学校里,不认识他的学生还以为他是学校里的清洁工人。</p>

简医生不喜欢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更不愿意去出风头,他现在只想安稳过日子。不过念着苏茵这女娃人不错,仍是替她介绍了中医方面的几个泰斗人物。</p>

苏茵也没强求,问过便是,收起简医生写的介绍信,准备后面去中医院跑一趟。</p>

“爷爷,您可得注意身体啊。”</p>

“是啊,到时候让奶奶监督您吃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