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婆婆跟着儿子生活,顺便带带孩子,一般儿媳妇也不会说啥,毕竟就是请保姆都要花钱,亲婆婆不要工资只是跟着吃饭生活而已……但大姑姐也跟来,一起挤在那二三十平的小房子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姑姐又没工作,一家老小就等着吃他们两口子的工资,这换谁都不痛快。

“我也知道,儿子有赡养老娘的义务,但弟弟没有赡养一个好手好脚头脑正常的姐姐的义务。”张大妈再次叹气,看来倒是个拎得清的。

秦艽听了也很奇怪,“您闺女,就是那天跟您一起垦荒那个包花头巾的大姐吗?”

“啊对对,那就是我家月红。”

秦艽有印象,那个大姐干活很认真,每次挖土都挖得特别深,绿豆大的碎石子都要捡出去,不像其他人嫌麻烦睁只眼闭只眼。但她当时看她年纪快四十了,也没想到居然是张大妈的亲闺女,还以为是来帮她干活的人。

“她啊,也是个命苦的。”

在老家的时候,跟那年代很多姑娘一样,张月红十六岁就结婚了,婚后生下两个闺女,后来肚子就一直没动静,婆家看她越来越不顺眼,不是打就是骂,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张大妈实在是舍不得她在婆家吃苦受累还受气,干脆就劝她离婚得了。

离婚俩外孙女肯定是带不走的,张大妈也想得开,反正闺女的人生还长,不能为了争孩子跟前夫一家耗着,也怕她触景生情,干脆就带她来冷河镇投奔儿子(弟弟)算了。

来到这边一切都顺利,张月红人长得清秀,身材也高挑,关键是勤快,干啥都认真,没几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冷河镇一名鳏夫,虽然也没啥稳定工作,但他们生产队有两家队办企业,每个月按时发工资,平时还能操持一下田地里的活计,小日子还挺好过的。尤其是张月红嫁过去后,操持起家务和农活,偶尔还能回家属区看看老娘弟弟侄子侄女,这生活也挺惬意的。

“可我闺女就是命苦啊,都结婚七八年了愣是一男半女也没有,后来婆家也有意见,我那后女婿的年纪也四十了,不能再等下去,有两次喝醉酒还动手,把我闺女脑袋打破好大个洞,要不是被好心人送医院,说不定就直接死在半路上了……”

这张月红的命,就跟黄连水里泡出来一样。

然而,回娘家也不是万全之策,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寄人篱下。时代和地域的局限,在大多数人眼里,一个女人一旦没在婚后几年生下孩子,尤其是儿子,这个“女人”就是不及格的,就是要被婚姻“淘汰”的吗?

秦艽想想就来气,上辈子她因为一直怀不上,也没少被那些长舌妇编排,她真想拎着这些人的耳朵问问她们,难道怀孕就是女人的最大“用处”吗?不孕就是她的原罪了吗?

很多时候,难听如“不会下蛋的鸡”的论调就是女人间传出来的,婆婆,妯娌,邻居,明明大家都是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多理解同胞一点呢!

“我知道大娘您的意思了,但我觉得您可以先问问月红姐的意思,她真的还想生孩子吗?如果是还想生,跟谁生也是个问题,冷河镇那男人不可能还等着她吧……”

张大妈“呸”一声骂起来,“那杀千刀的,才离婚两个月就娶了新老婆,现在娃儿都周岁了,要不是这样,镇上也不会传出我闺女不会生的混账话!”

“那您是想让我帮她把这毛病看好,争一口气?”

张大妈老脸一红,“也,也不全是。”

秦艽好笑,当娘的心是好的,但张月红是怎么想的,她可能没搞清楚。

“这样吧大妈,您先回去问问月红姐的意思,她要是想治,就让她自个儿来卫生所找我,要是不想治就算了。哦,当然,我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治好,因为人的身体很复杂。”

“知道知道,我也是听你奶说你厉害着呢,一眼就能看出你大姐夫不会生,就是以前那个大姐夫,在你们老家那个。”

秦艽扶额,她奶奶啊,真是啥都往外说。

至于他们俩到底是谁不会生,或者是谁都会生,秦艽还真不知道,反正上辈子刘加伟是有一儿一女的,那俩孩子跟他长得都很像,应该是亲生。

第37章 不仅有粮本存折,还有大瓜

接下来几天, 秦艽忙着下种的事,跟着钟教授跑进跑出,见张月红既没去卫生室找她, 也没上家里, 估摸着是冷心了,不想再考虑结婚生娃的事,所以也就没放心上。

一直到此时,从张大娘给的信息里推测,她都以为张月红的病是不能生育。

这天,刚吃过晚饭,秦艽难得不用去田里跑,正在屋里看秦盼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