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

长媳(重生) 希昀 2257 字 6个月前

当年长公主上头有四位兄长,端王文武双全,三王有贤才,四王母家强势,而长公主却挑了各方面都不如其他王爷的二皇子。

这位摄政长公主的野心,可见一斑。

“二皇子人倒是贤明,可惜岳家势大,戚尚书手执吏部,控制内阁,容易形成威慑。”

“三皇子能耐出众,轻易撼动不了。”

“四皇子身有残疾...”

“五皇子聪慧年幼,母亲仅仅是一宫婢。”

王书淮点到为止,不做声了。这几个皇子中,五皇子最好控制,如果他没猜错,长公主当是相中了五皇子,皇帝一死,五皇子登基,长公主便可继续摄政,待长公主故去,五皇子恰恰长大,足可驾驭朝臣。

长公主撩眼看着他,修长的护甲轻轻在桌案上敲动,

“你怎么不提太子?”

王书淮失笑,“祖母若相中太子,就不会有此问。”

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本该是江山继承人。

“若非如此,您又何必苦苦阻拦小姑姑跟高詹。”

长公主想起小女儿,眉心泛痛,“高詹是个将才,可惜就不该生在高家。”

太子有高家这个强援,不在长公主考虑范围之内。

王书淮没接话。

那头国公爷听得二人越聊越深,很不耐烦道,

“王家不牵涉党争,请殿下不要越了这条底线,还有书淮,你也不许胡来。”

王书淮起身说是。

长公主抚了抚额,示意王书淮回去。

等王书淮离开,国公爷面色凝重踱步过来,

“殿

()下,蒙兀虎视眈眈,此时不宜动国本,桥头堡的前车之鉴,您忘了吗?”

长公主闻言心神一震。

她的父亲先皇帝本没资格继承大统,那一年,朝争混乱,蒙兀趁机偷袭桥头堡,晋宁皇帝御驾亲征,不甚为蒙兀围困,为了不受辱,晋宁帝自刎于桥头堡,此举震天撼地,大晋军民泣泪交加,自发缟素迎敌,最后成功将蒙兀赶出边境,迎回晋宁帝的尸骨。

当时情况危急,国不可一日无君,先皇后积极走动朝臣,朝臣立即拥戴时为贤王爷的先帝登基,国祚从晋宁帝移至先帝一脉。

晋宁帝的长子亡于战场,幼子没几年病逝,唯留下一孙儿被封昭德郡王,世代承爵,永享俸禄。

而那一战,王家也牵涉其中,当时国公爷的父亲王老太爷伴驾晋宁帝身侧,跟着晋宁帝身陨桥头堡。

此役既是大晋耻辱一战,也是光荣一战,大晋的皇帝践行了天子守国门的承诺,晋宁帝虽死,其精神永存。

长公主叹息片刻道,

“有些事不是我能阻止的,也得看汉王和信王安不安分。”

国公爷背着手望向渐沉的天色,沉沉叹气。

王书煦这厢将周敏送至洞房,便出来宴客,三太太担心儿媳妇害羞,托谢云初带着王书琴去陪她。

二人一道掀帘进了新房,这还是谢云初第一回来王书煦的宅子,与春景堂是完全不一样的布置,屋里屋外堆了不少花花草草,不成想王书煦还是个秒人。

王书琴见她惊讶,悄声道,“我嫂嫂喜爱养花。”

谢云初立即明白了,原来是讨佳人欢心。

五少爷这份心在王家几个少爷当中算独一份了。

王书琴跟周敏交好,便没有什么顾忌,在新房里四处溜达。

谢云初陪着周敏坐在一旁,周敏听到她说话,主动将喜帘给掀开,露出一张腼腆的笑容来,

“二嫂嫂。”声音带着几分忐忑。

因是那种缘故进的门,周敏心里少了几分底气,“今日拜堂时,好像不曾见到祖母,祖母是不是不喜欢我?”

谢云初开导她道,

“傻姑娘,你进了门,便是王家的媳妇,你大大方方妥妥帖帖的,长公主不会不喜欢你。”

周敏心头酸楚,“我听说祖母因此厌弃了母亲,是我连累了母亲,我这心里过意不去。”